2009年10月6日星期二

自讨苦吃?

终于还是忍不住过来写两句。

最近写了部长篇小说,已经写了差不多十万字了。第一次尝试写长篇,写得确实一个不能告诉别人的小说……不能让自己的朋友去看,去提建议,去分享……叹一下……真是自讨苦吃……又要搞一个马甲了……

不过,第一部长篇用这种来练手也还是挺好的,至少心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自己构思一个故事,慢慢的填充完善,脑子里像过电影一般,看到整个故事的发展,而我就是编剧和导演。可以操纵故事的方向,可以让人生,让人死,让人哭,让人笑。这种感觉真不错。娃哈哈哈~

2009年9月11日星期五

闲来读读张小娴

昨天看完了张小娴的一本小说。忽然觉得,也许自己应该写下些什么

我的记性一向不好。有些书读过就忘了,拿来重读一遍,居然完全不记得。

这两天把张小娴的《荷包里的单人床》又读了一遍。读到一个小细节,女主角苏盈的朋友说她以前的男朋友要离开她,她和他发生关系,希望通过身体将他留下来。结果第二天,那个男人说,记得有空把欠他的三千块钱还给他。

不知道为什么,其他的故事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但是这个小到不能再小的配配角的戏份,我居然记得。砰地,我想起,这个故事我读过。


昨天,还只看了一半的时候,有种期盼故事的发展方向。忽然想到,现在的我,和第一次读的时候,是不是很不同了呢?

以前的我会期盼故事往哪个方向走呢?我不记得了。

不知道以前的我是不是会盼望着浪漫,希望苏盈终究能和云生在一起。其实我很怀疑,我一向是个不喜欢一见钟情的人。

苏莹和云生一见钟情的那么莫名。但是总觉得,或许以前,我会在8年走进平凡的爱情和一见钟情的浪漫之间,选择后者(真的吗?)。苏盈的前男友,他们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爱的激情渐渐褪色,两个人甚至都没有什么话可说。或许,这个选择题,当年的我,会选择云生吧。

但是现在的我,居然那么坚决的选择另一个。我故事看到一半时,期盼的故事发展,是忽然之间,苏盈明白了自己这次爱情的荒唐,明白自己爱上的也许只是爱情本身。自己追逐的,只是自己制造的一个欢迎。单恋往往如此。我期盼着,忽然苏盈明白过来,转身,那个陪伴了8年的人才是自己真正爱的,而且幸福的是,那个人还在那里等她,然后他们结婚……

但是那个人没有在等她。小说有时候很残酷。我那时甚至想,退一步,希望她的那个一起开店的老朋友,那个自己无论走到哪儿都知道有人会惦记的朋友,会后来成为她的爱人。

我想,现在的我,是很不喜欢云生的吧。虽然巧合的是,我自己曾写过一个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也叫做云生。

几年的时间,爱情观世界观都变了很多。我也不知道,哪一种才是更好的。追逐激情、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是相濡以沫,执守偕老的爱情?曾经的我也许会犹豫,但是现在的我会毅然选择后者。

爱情故事看多了,居然看的风清云淡。期盼的爱情或许就是,把所有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溪水长流。


PS,真失败,居然最后想到这首歌,但是我想,连听这首歌的已经都不同了呢……

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

雨果奖提名,经典作品,翻译,及其他

看到北星的帖子,提起雨果奖提名,才恍然发现又是一年的读书时了。

以前总是在雨果或者星云奖提名的时候,趁机会读一些去年外国的科幻小说,虽然说实话,一般主要只读short story。但是今年的雨果奖似乎从四月份提名开始到现在,还没怎么读过几篇。

这次提名的人大多数都眼熟,看来外国的科幻写作圈也不怎么大么。

其实每次这么读几篇就发觉,其实外国的科幻有的写的也不怎么样,还是获奖提名呢。所以也会对国内的科幻有点信心——总是拿别人获了奖,经过几十年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拿来(我是说sfw译文版)和每个月出一次的sfw的文章比,当然比不上了。但是如果看看它们每年获奖候选的文,也就发现其实差距也没那么大。让自己有点信心不是。

另一个发现,就是好像自己很久都没有翻译了。自己的兴趣虽然老是一阵一阵的,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因为自己对翻译失了兴趣。还是忙吧。忙里还想偷偷闲,打打游戏爬爬山还有《新幻界》什么的。看来不可能兼顾的,一旦时间不够用了,有些东西就被推到后面去了。

好像有些乱了,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了。头脑思绪不怎么清楚,不过没关系,随便说说而已。

再附两个连接:
雨果奖候选名单(含在线阅读链接)
北星:猜一猜谁获2009年雨果奖

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

从松鼠会“色”专题想到的——知识背景决定思维方式

松鼠会前两天把“色”专题放出来了。这是筹建专题写作组的第一个专题。当时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一下就想到很多很多诸如xxx为什么是xxx颜色之类的东西——比如蝴蝶的翅膀,孔雀的屏,水是什么颜色,彩虹的成因等等等等。当时想到了很多,但是因为时间仓促,我只是把自己的投名状(光弹性)修改了交上去了。

我以为肯定有很多关于这些颜色成因的讨论。但是事实上,一个都没有。

大家有好几个是讨论颜色和心理学,有的讨论音色,有的讨论计算机中的色彩,有的讨论食品色素。内容之广让我很意外,但是没有和我想的一样的让我更加意外。

不过回过头来想想,松鼠会似乎有很多关于生物方向的作者,而理化方向的人很少。不知道是因为读者更加喜欢生命科学的科普,还是因为学习数理的人更加远离写作?因此关于生物、心理之类的东西出现较多、物理的东西较少也就很正常了。

真的是,知识背景决定了思维方式啊。

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松鼠松鼠

终于正式成为松鼠了!

呵呵,很开心。而且松鼠会的周年庆“故意”推迟了,所以无论提名状还是批准都可以算一年以内喽!这么靠谱的事情终于没有拖延到让自己后悔的时候,哈哈,啦啦啦啦~~~~

另,刚写了个水龙吟短期任务的单子,忽然发现最近自己招揽的事情好像·有·点·多······

2009年5月4日星期一

broken sample

今天把新样品搞坏了。

一大块硅片,要切成小块。我都已经拿了另一个硅试验了,还是切坏了。而且还发挥了物理实验者的优点——一定要有可重复性才能总结规律,哎……,两个sample都挂了。

那么大的硅,那么小的样品,居然两次都让我从样品中间掰过,服了自己了,真该去买六合彩了。果然是墨菲定律,最不想发生的是最容易发生。

不过还是大体明白了为什么——晶体解理面的取向问题。自己之前应该仔细查的。都是自己的错。现在自己要take responsibility了,怪不得任何人,也没有人可以救我,可以找人征求意见,但是真正的问题还是只有自己想解决办法了。

虽然知道有些事情肯定会经历的,只有经历了才明白。但是还是想哭啊……一整天都很郁闷……该怎么开口要新sample呢……哎……

2009年4月29日星期三

听科普作家的讲座


(数天前)第一次真正地听科普作家的讲座。以前也听过很多次科普性质的公开讲座,但是或者主讲人并不是真的有名的科普作家,或者只是我自己孤陋寡闻。但这一次,无论从他们的宣传还是自己的动机,都是冲着这位“科普”作家去的——我很想看看,到底这种科普讲座和我们常见的学术讲座甚至是“科普”性质的学术讲座到底有什么不同。真正的“科普”应该怎么讲。

--------------------------

(一)讲座的内容
演讲人叫做Brian Greene, 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天文学教授,曾写过多部科普书籍,其中有名的”The Elegant Universe”曾被译作汉语名为《宇宙的琴弦》,收录进第一推动丛书。

主持人介绍的时候提到了这本”The Elegant Universe”,于是讲座中Brian就以这本书作为开场,他很轻松的说着自己书的笑话:他的书刚开始卖就有人在亚马逊网站上评了5颗星,原因是“你很难评价一本你看不懂的书”。(全场笑)。

Brian没有用幻灯片,而是有点像脱口秀+放电影。说几句俏皮话,然后慢慢聊。中间时不时停下来,播放一小段制作精美的小电影,漂亮而且直观。

Brian的讲座真正部分从大家都熟悉的爱因斯坦说起。爱因斯坦后期致力于寻找四种力(强、弱相互作用,电磁力,引力)的大统一。但是很遗憾的是,他没有做到。为什么要找这样一个“大统一理论”呢?因为他,或者说他们想找到万事万物的基础,推动一切的根基,宇宙演化的起源。换句话说,就是想寻找“生命、宇宙、以及一切事情的终极答案”(这里希望的答案当然不是“42”)。他们想寻找一个统一的理论,在时间零点之前、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适用的统一的理论。

Brian回顾了爱因斯坦的贡献,爱因斯坦查看了牛顿的公式,提出了问题:重力是如何作用的,为什么会有引力。由此,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将质量解释成了时空的弯曲。就像一个软橡胶板,如果没有任何物体,一个运动的小球会直线一直运动。如果放上另外一只大球,橡胶板就会凹陷下去,从他它周围经过的小球就会绕着大球旋转起来。(这里播放了一个很漂亮的小电影)。但是矛盾来了,这种说法,在微观世界里不成立。这就是爱因斯坦与量子力学的矛盾。Brian 简单讲了量子力学初期的历史——一些实验结果对原有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因此提出假设,理论模型,一步一步推导验证的过程。海森堡很确定地提出了“不确定性 ”,在此基础上,小尺度上的量子涨落很大,因此无法定义一个空间曲率。这一点与广义相对论的核心——质量改变时空曲率,是矛盾的。他们要做得就是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寻找统一的理论。有人也许会说,你们瞎忙些什么呢,大尺度下用广义相对论,小尺度下用量子力学不就完了么。但是从更高的角度看,宇宙有自己的统计规律,是否也可以用量子力学来解释呢?

接下来讲的是Brian自己研究的内容:弦论,也就是他们认为可以实现“大统一”的理论。Brian讲了弦论的基础。弦论本身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对什么是最基础的不可细分的夸克或电子提出质疑。弦论认为这很多种基本粒子并不“基本”,在其内部还有一层,就是超弦。这些(绳状/丝状的)弦的不同振动频率对应了不同的粒子。弦论可以统一所有的物质,同时,还可以统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即可以将量子涨落剧烈的例子看成弦之后,大尺度下就相当于把弦拉平,涨落因此变小了。

Brian举了个例子讲解艰深难懂得弦论,那就是弦论里说时空维度是10维,那么多出的维度藏到哪里去了。他举了个例子(又是一个小电影),远处看电线是 1维的,但是如果变成站在蚂蚁的角度看,蚂蚁可以绕着电线爬动,它们看的到多出的维度。同样的,如果有超级微观蚂蚁,它们也许可以绕着超弦爬行,可以因此 “看”到多出的维度。

弦论在数学上证明是正确的,但是还没有经历任何实验的检测。欧洲的LHC(线形强子对撞机)也许能给出一些实验证据。但是仍未可知。

(二)有意思的问题环节

讲座给了很长时间给问答环节,这些问题和回答都很有意思。

因为是针对大众的演讲,观众的年龄、性别、知识构架等等的跨度都很大。因此提的问题有的时候很是出乎意料。对于我们这些理科研究生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非正常人的)小圈子,平时熟悉的朋友大都是理工科的研究生,有太多的共同点和相似的背景基础。像我们这种人,虽然有时也很想做些科普的事情,但是其实很多问题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也没有想过如何回答。因此这个问题环节对于我们来说更加的有意思——给我们一个特别的视角,让我们知道“正常”人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对什么有兴趣。

比如,有一个大约十来岁的小男孩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频率。我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有些崩溃。整个弦论的基础就是超弦以不同的频率振动,从而对应了各种基本粒子。听完了整个报告后有人问什么是频率真的是挑战演讲人耐心的问题。但是Brian比我想的要“和蔼”亲切的多——他或许已经习惯了这种问题了吧。他从很基础的东西解释,频率,就是如果有一个有规律的振动(双手做振动状),一秒钟振动多少次,这个就是频率。振动得越快(加快双手振动频率),表示它的能量就越高。我们都知道有名的E=mc2,那么不同的能量就对应着不能质量的基本粒子,能量越高,就代表了这个粒子的质量就越大。他从基础的什么是频率出发,深入浅出地再次解释了他报告里的关键部分——弦的频率如何与不同的粒子挂钩。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不知道什么是频率的话,后面的部分肯定也听得很模糊,因此他把重要的内容又重复了一遍,让大家更容易理解。

类似的问题还有一些,他都回答得很好,很清楚,从问问题的人的角度出发,让不同层次水平的人理解。还有一个很有意思问题,是一个年轻人说他是一名高中自然科学教师,想知道如何把你的这个超弦理论讲给高中生听。美国的高中物理算是自然科学,一般分三个等级,honor physics(是简单的物理知识),regular physics(普通物理),和advanced physics(高等物理),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教科书,因此教学内容很灵活,教师完全可以把一些内容补充进课堂。他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很犀利,因为还没有实验证据可以证明超弦理论是对的,而且超弦理论本身就有无数种不同的变化。这种不知对错的新“科学”,是否应该讲给中学生听?如果不可以的话,你们做的东西到底有多大意义?Brian很明显并没有对此恼火,而是很诚恳地说,他认为可以告诉学生有这样一个东西,但是不需要讲解具体的内容和细节。这些学生需要的是inspiring,如果鼓励他们,刺激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对这些有兴趣,有好奇心。Brian表明了他的另一个观点,他认为现在的中学教科书里都是应经证明了的东西,那些不是真正的科学,真正的科学是一个反复探索、反驳、验证的过程。应该让学生了解这样的过程,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科学。他的这番话引起场下震天的掌声。更重要的是inspring,而不是灌输。道理其实我们都懂,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和大家一起鼓掌。

(三)科普、娱乐与科研
整个报告讲的很浅显,很风趣,报告的风格甚至可以说有些娱乐性,一些壮丽宏伟的景象,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一些制作精良的视频电影,一些幽默,一些科学。

事实上,很难指望让普通人通过短短1一个小时的时间,真正学到什么是弦论。实话说,整个报告我自己几乎没有学到任何内容性的新知识。但是,听讲座的过程很享受。这种科普讲座,所有来听的人都想听懂些什么,都想有些收获。能让各种不同水平、年龄、经历的人都有些收获,是件很难得的事情。这种讲座中演讲人和听众不是老师和学生的“传道授业”的关系——学生必须听课。如果演讲人讲的太无趣,太枯燥,太学术,恐怕场上就有一片哈欠声了。因此如果报告能做到以科学娱乐大众,让大家对科学/弦论有兴趣,让很多从来不会或是很少接触科学的人,对科学感兴趣。那这场报告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能使大家多了解了一些广义相对论,弦论的基础,那就就是额外的奖赏了。

虽然娱乐,但是这个“娱乐”的基础却是对科学的深入了解。换句话说,只有懂科学的人,才能开科学的玩笑。作科普的人,如果自己也做科研,就会有不同的内涵。我原以为,像Brian这种经常出差做科普报告,过多地搞科普这种“副业”的教授,自己的科研做得应该水平也有限吧,然而熟悉这个领域的几个朋友说 Brian在他的研究领域不是最顶尖的,但是仍然是一流的。说这与我的猜测还是很有差距,也更加觉得难得。

国外很多像Brian这样的科普作家本身就在做科研,也就是科学家。其实,你必须很懂得科学,才能做好科普。很多时候,自己的科研讲给同行人听,很容易讲解,但是一定要能把很基础很本质的东西搞明白,才能讲给不懂的人听。绝大部分科学家很难做的了好的科普。但是反过来,如果作科普的人并不了解科研的过程,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甚至没有进过实验室,看到过真正的科学仪器,只是通过读一些科普杂志书籍,做一些转述总结的话,这样的科普业很难想象会有什么的后果。然而事实上,国内很多所谓的作科普的人,正是后者。国内的科普气息还是很淡,虽然最近“科学松鼠会”的出现多多少少让这种氛围稍有改观,但是大的氛围,仍旧任重而道远。



*备注*  有兴趣者可以去看看这里: http://www.pbs.org/wgbh/nova/elegant/,有很多有意思的视频、电影

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宣传个新的免费科幻电子月刊:《新幻界》


《新幻界》是一群科幻奇幻爱好者一起办的电子杂志,今天刚刚出了第二期。发布地址:http://hw521.cn/xhj/

我也是从第二期开始掺合了。我们一共有三十多人,各有分工,结构很严谨。大家几乎每天都一起讨论,和这么多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感觉很不错。而且有东西拿的出来,很是欣慰,也很有成就感。我们的杂志不论原创、翻译、还是美工都很靠谱。封面、插图都是我们美工的原创。大家帮忙支持一下吧。

第二期小说内容:

==原创==
呼尔嗨哟《2345年的母系氏族》,怀仞《九州·狰》,《来自预备女巫米雪儿·布莱克的信》,《宇宙彩票中奖记》
==译文==
威尔·麦金托什的《温柔末世》,罗杰·泽拉兹尼的短篇寓言——《只有信使除外》

================
《新幻界》官方一点的简介:

新幻界(New Realm of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是由一群科幻奇幻爱好者创办的中文免费幻想Fanzine同好杂志,创刊于2009年4月,是中国第一份以幻想文学为内容的电子月刊。

《新幻界》创立的目的是在传统幻想杂志之外为读者提供优秀原创幻想文学作品,为作者提供更多的发表渠道。杂志自创立之初就坚持“免费”“原创”,所有杂志均提供给读者免费下载,并保证所有内容均为原创作品。

目前《新幻界》杂志编辑部已发展为包括编辑、美工、外联、推广、广告等部门共三十多人的完善机构。编辑部所有成员均为志愿加入,没有任何薪酬。

================
2009年5月期(总第二期)目录

【刊首语】 文/家何处

【星尘杯征文】2345年的母系氏族(上)- 呼尔嗨呦

【星尘杯征文】九州·狰 - 怀仞

【社团练笔】来自预备女巫米雪儿·布莱克的信 - 南瓜地·赫连湘歌

【社团练笔】宇宙彩票中奖记 - 南瓜地·枫叶刀

【海外幻文】温柔末世 - 文/威尔·麦金托什 译/Onion

【海外幻文】只有信使除外 - 文/罗杰·泽拉兹尼 译/梁宇晗

【幻界杂谈】中国幻想小说的传统 - 小纪

【幻界点评】思想、故事和情节,矛盾综合体--读《十字》后感-韬子

【幻道】 


=======附=========
创刊号目录

【发刊词】I Have a Dream-恐拜火

【创刊专栏】 名家寄语

【星尘杯征文】200000008-赤色风铃

【星尘杯征文】蓝色蝴蝶-楚云端

【社团练笔】海岸线-南瓜地·死亡之翼

【社团练笔】阿布-南瓜地·赫连湘歌

【海外幻文】八集连续剧-文/罗伯特·里德 译/小者

【幻界杂谈】谁是下一个姚海军-sanfeng

【幻界点评】上帝之手--浅评《冰与火之歌》-破法者

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

最近事情还挺多

英文小说又好些天没读了吧?说要翻译的也找着借口搁着了吧?松鼠会一周年前一定要把投名状搞出来了吧?加入新幻界也该做点实事了吧?该审的稿子,该发的信也该动了吧?


恩,其实就是想过来洒点水,顺便给自己提个醒。

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

【翻译】人类不同 (Men Are Different) by Alan Bloch

人类不同 (Men Are Different)
作者:阿兰•布洛赫(Alan Bloch)
翻译:水龙吟
  
  我是一名考古学家,人类是我的研究对象。同样地,通过在死亡行星上到处挖掘,我很想知道我们是否最终能找出人类——我是说真正查明,人类和我们机器人有何不同。你瞧,我曾经和人类一同生活过,我知道那不像我们学校里学的那么简单。
  当然,我们有一些纪录资料,像我这样的机器人也正在填补其中的空白,但是现在我认为我们什么都做不出来。我们知道,或者说至少历史学家说我们知道,人类来自一个叫做地球的行星。我们也知道,他们勇敢地从一个星球飞向另一个星球;他们在所有的停留之地留下殖民地——人类,机器人,有的时候两种都有——为了方便他们以后回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回来过。那是那个世界的光辉岁月。但是,我们已经这么老了吗?人类利用明亮的火焰——我猜用以前的词应该叫作“圣光”——可以远远地冲破夜空,而我们已经找不到他们织网的线头。
  我们的科学家告诉我们说人类和我们非常像——人类的骨骼,毫无疑问,几乎和机器人的骨骼一模一样,除了人类的是由某种钙质混合物组成,而不是钛。同样地,还有其它的区别。
  在我最后一次去一个内行星的实地考察航行中,我遇到了一个人类。他肯定是这个恒星系的最后一个人类,而且他忘记了如何说话——他已经孤独了很久了。当他学会了我们的语言,我们相处得很友好,我本来打算带他一起回来。然而,他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一天,无缘无故地,他开始抱怨太热了。我检查了他的温度,认为他的恒温器线路短路了。我带有一套野外备用零件,而他很明显已经出了故障,所以我就动手了。我没费任何力气就把他撂倒。我把针推进他的脖子来进行关闭操作,然后他不动了,就像一个机器人那样。但是当我把他打开,他内部和我们不一样。当我把他组装回去,我不能让他重新运行了。然后他好像挂掉了——当我准备回家的时候,大概是一年之后,他那里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骨头。是的,人类的确不一样。
  
-----------------END------------------------

原文参见:
http://havard.awegasm.net/shorts_trans/men_are_different.html

2009年4月2日星期四

今天Gamov lecture的几点摘要

摘要记录
1.以前是用放射性水注入身体,观察脑部放射性元素的变化——用脑时,血液增加
2.核磁共振的成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如脑部那些地方对应那些反映
3.观察测验者做不同事情时的核磁共振成像图,用以比较,说明real estate问题
4.三个定则:mind & brain together; real estate -- specific area for specific function; connection
5.second language 11岁之后的两个区域,之前同一区域
6.bottom up vs top down: 一个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一个是从脑子内部出发的反应.
7.见过的事情重现,脑子自己会加速反映
8.图与词汇相反\相同,对反映速度的影响
9.提问:怎么说服实验者?测政治家?测试天才?测试灵感突发?

==========
idea 提醒
·second language
·科幻idea/科学的方法:测谎仪?或者读心术?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科学小说:人体测试经验
·核磁共振的成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如脑部那些地方对应那些反映
·残忍/人性?放射性水与脑实验

2009年3月25日星期三

年选·THE SCIENCE FICTION HALL OF FAME Vol 1

在豆瓣上看到的帖子,转而去看了lz的博客太一斋,看到了一系列的“十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幻/奇幻文选或文选系列”。最有感觉得就是这个:7. THE SCIENCE FICTION HALL OF FAME Vol 1, 1929-1964 edited by Robert Silverberg

这本书值得啊~~

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

【翻译】The Instability/不稳定性 by 阿西莫夫

不好意思,有人说要了,这里的还是撤了吧。


--------------------------------
  【译者注】
  这是一篇阿西莫夫(晚年)写的穿越文,想到这里就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不知道是不是有过译文,会不会撞车。我查了一下没查到就随手翻了。
  
  这篇最初发表在19891月1日的英国“ The Observer”(《观察家》周报)里,后来收录在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散文集 "Gold: The Final Science Fiction Collection"(1995)一书里。
  

2009年3月20日星期五

【翻译】我儿子是物理学家 by 阿西莫夫

【译者注】
这篇科幻短篇最初作为Hoffman电器公司宣传广告的一部分发表于1962年2月版《科学美国人》,后来又刊登于《财富》杂志。1969年,阿西莫夫将其收录于自己的短篇小说集"Nightfall and Other Stories",后来又于1986年收录短篇小说集"The Best Science Fiction of Isaac Asimov"。
【译者再注】
翻完了才发现撞车了,1999年《科幻世界》有过“阿西莫夫短篇三题”里面有一篇就是这个。我说嘛,这么又短又搞笑的阿西莫夫小说怎么会没有。不过既然翻译了,还是贴出来吧。也可以跟戚林的对比学习一下。本来想贴双峰驼的,发现撞车,还是贴这儿吧。

------------------

我儿子是物理学家(My Son, the Physicist )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
翻译:水龙吟

她的头发是淡淡的苹果绿色,很柔软也很老气。你能看出来她有一双精致的手,染着颜色,那是三十年前,条纹和斑点流行之前的风格。

她的脸上也露出甜美的笑容,和岁月沉淀出的平静的神色。

相比之下,把她放在这个巨大的政府建筑里真能让人困惑的尖叫起来。

一个女孩从她旁边小跑着经过,停住,转向她,震惊的盯着她,两眼放空,“你怎么进来的?”

女人微笑着,“我正在找我的儿子,他是个物理学家”

“你儿子,是——”

“他事实上是个通讯工程师,高级物理学家杰拉德•克雷蒙纳”

“克雷蒙纳博士。好吧,他在——您的通行证?”

“这儿。我是他母亲。”

“好吧,克雷蒙纳女士,我不清楚。我得去——他的办公室在最里面。你随便问谁就知道了。”她向前跑开了。

克雷蒙纳女士慢慢地摇了摇头。她猜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她希望杰拉德一切还好。

她听到走廊尽头更远处的声音,开心地笑了。她听得出那是杰拉德。

她走进那个房间,说“你好,杰拉德。”

杰拉德是个大块头,浓密的头发的开始微微有些灰白因为他不染发。他说他太忙了。她很为他骄傲,包括他的样子。

现在,他正流利的根一个穿军装的男人说话。她说不出军衔,但她知道杰拉德肯定能搞定他。

杰拉德抬起头,说,“你在做什——妈妈!您在这儿干嘛?”

“我今天来看你。”

“今天是周四?天哪,我给忘了。坐下来,妈妈,我现在没空说话。随便坐,随便坐。瞧,将军。”

赖纳将军从他肩膀看过去,双手交叉放在背后。“你母亲?”

“是的。”

“她该在这里吗?”

“现在?不,不过我可以为她担保。她连温度计都不认识,所以这里的东西她什么都不懂。现在听我说,将军。他们在冥王星上。看到了?他们的确在。无线电信号不可能是天然的,所以他们必然源自于人类,我们的人。你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我们派出去的越过小行星带的探险队,肯定是其中一个制造的这个信号。而且他们到了冥王星。”

“好,我明白你说的,但是同时,这不是不可能的吗?这些在冥王星上的人是四年前登陆的,而他们的设备不可能让他们活过一年。这是我的理解。他们的目的地是木卫三,但是比预期的距离多走了八倍。”

“没错。所以我们得知道怎么回事,还有为什么。他们也许——曾经——获得过帮助。”

“什么样的?怎么帮?”
克雷蒙纳紧紧地握了会自己的下巴,仿佛在内心里祈祷。“将军,”他说,“我这样做很冒险,但是牵扯到非人类也几乎不可能。地外生命。我们得搞清楚。我们不知道联系还能维持多久。”

“你是说,”(将军板着的脸挤出半个笑容)“他们也许从监禁中逃出来,也许他们虽是还可能再被抓回去。”

“也许。也许。整个人类的未来可能就依赖于我们这一次能否准确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什么。现在就要知道。”

“好吧。你想要什么?”

“我们马上就需要军队的马尔蒂瓦克电脑。关掉所有的正在运行的问题,运行我们的程序。每个通讯工程师都必须放弃他们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来协调运作。”

“但,为什么?我不明白中间的联系。”
一个轻柔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将军,你想吃点水果吗?我带来了些桔子。”
克雷蒙纳说,“妈妈!拜托!等会!将军,关键很简单。现在冥王星里我们只有不到40亿英里远。无线电波以光速传播需要6个小时从我们这里传到他们那儿。如果我们说了什么,我们需要花12个小时才能等到答案。如果他们说了什么,我们漏掉了,然后说‘你说什么’,然后他们再重复的话——嗙,一天就下去了。”

“没办法更快一些吗?”将军问。

“当然不行。这是通讯的最基本定律。没有信息能传播得比光速还快。如果要跟冥王星的人进行像我们现在这种几个小时的对话,得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恩,我明白了。你真的认为这牵扯到地外生命?”

“没错。坦白说,这里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我的意见。但是,我们正竭尽全力,来设计某种集成通讯的方式。我们必须美妙弄到尽可能多的比特数,同时祈祷我们在失去联系之前得到我们想要的。那就是为什么我需要马尔蒂瓦克电脑,还有你的人。必须用某种通讯战略来减少我们需要发送的信号数。哪怕只能提高10%的效率,就有可能节约一个星期的时间。”
轻柔的声音再次打断他们。“哎呀,杰拉德,你是要完成什么交谈吗?”

“妈妈!拜托!”

“但是你搞错了。真的。”

“妈,”克雷蒙纳的声音到了歇斯底里的边缘。

“呃,好吧,但是如果你想说些什么,然后花12个小时等对方的答复,你就真傻了。你不该这样。”

将军哼了一声,“克雷蒙纳博士,我们是不是应该讨论——”

“稍等一下,将军,”克雷蒙纳说。“你想说什么,妈妈?”

“你们再等答复的时候,”克雷蒙纳女士认真地说,“一直发信号,而且告诉他们也这么做。你们一直在说,他们也一直在说。你们找人一直听,他们也是。如果你们中间谁说了什么需要答复的话,你可以在你的话里插进去,但是往往是,你不用问就什么都知道了。”
两个男人注视着她。

克雷蒙纳小声说,“当然。连续对话。只是有个12小时的相位差,就这样。上帝啊,我们就该这么做。”

他大步迈出了房间,将军跟在后面,然后又大步踏回来。

“妈妈,”他说,“我得离开一会,我想这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我会派些女孩子过来跟您聊天。或者你想的话可以打个盹。”

“我没关系,杰拉德,”克雷蒙纳女士说。

“只是,你怎么想到这点的,妈?你怎么会想起来这个建议的?”

“这,杰拉德,是所有的女人都知道的。任何两个女人——不管是在视频电话还是在思潮线[]上,或者面对面的时候——散布消息的全部秘密就在于,无论如何,一直不停的说。”

克雷蒙纳试图笑一下,然后他的下嘴唇开始发抖,他转身离开了。

克雷蒙纳女士满怀爱意的看着他。多好的人,她的儿子,是个物理学家。他那么高大,那么重要,但他仍然记得男孩总是应该听他妈妈的话。

---------END-----------

附:戚林的翻译

2009年3月17日星期二

好消息和坏消息

今天因为那个s paper的坏消息一直很郁闷。碰到很多人,却一直不敢说。虽然被s拒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毕竟被拒不是件什么光彩的事情。吃晚饭的时候也一直没什么好精神地狂吃不已——于是更郁闷。

晚上从rec center回来,打开豆瓣看到豆油说我的《火星》的稿子被采用了,又开心了些。

想起爸爸说的好消息总是和坏消息平衡的说法,心想,如果真的可以选择,我宁肯选择sfk不要我的稿子,也要发s啊……

虽然是第二作者,但是谁不梦想发s呢……不知道下一步会何去何从……

备份记录一下本届+上届星云奖提名名单

昨天google是看到的。其实每届除了最后得奖的那一篇,其他的提名也还是值得看的。特此记录之:
本届 2008年Nebula:
2008 Preliminary Nebula Ballot
2008 Final Nebula Ballot

上届 2007年Nebula:
2007 Preliminary Nebula Ballot
2007 Final Nebula Ballot

2006 Nebula Awards
2005 Nebula Awards
2004 Nebula Awards
(以上网页含提名链接)

2009年3月15日星期日

星云奖提名慢慢读3:kaleidoscope 万花筒(有剧透)

好看程度 ★★★★☆
喜欢程度 ★★★☆☆

------
又是这种类型的故事——我忍不住感叹一下。和《don't stop》有点类似,又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奇怪遭遇。没什么特别“科幻”的地方——没有外太空、机器人、生化、电脑等等,只有一些类似于“伪科学”似的悬念和古怪——有点精神分裂、特异功能、鬼故事、或者是玄幻色彩。

但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我是说,我并不讨厌这种故事,事实上,当我看到Ally第一次在动物园看到她想要的Berry的时候我由衷地开心——但是,如果我在杂志上看到这个故事,我会回过头翻到书皮,确认一下这真的是F&SF杂志?还是类似于《女友》,《W》之类的女性杂志?这个更像是在那些文学或者休闲类杂志上发表的爱情故事,而不是科幻小说。

也许我并不是那么喜欢这么缓慢、温和、情节性不强的科幻小说,虽然我也喜欢这种文风的《与猫同行》,《记忆消失之路》(事实上我很喜欢这个),还有去年的《潮汐线》——才发现,最近几年是不是流行这种文风阿,怎么获奖的都是这种?不知道,有些这种文风的,让我读着觉得很感动。有些,只能是普普通通的“还不错”而已。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星云奖提名慢慢读2·Mars: A traveler's guide(ss)(有剧透)

Mars:A traveler's guide 火星:旅行者指南

好看程度 ★★★★☆
喜欢程度 ★★★★★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篇,很简答的火星旅行遇难的故事,但是由于 非常短 + 科幻“硬”料 + 独特角度,很对我的口味。我花了几天时间翻译了这篇,然后投给《科幻大王》了。先祝自己好运一下。

我不得不坦诚,当读着读着,慢慢确定了主人公要死的时候,很不厚道开始笑起来,越到后来笑得越夸张,简直就是哈哈大笑……作者真是挺幽默的。

不过,即使不从这么落井下石和幸灾乐祸的猥琐角度看,这篇也是个不错的故事——很简单,但是很有意思。

------
注:好看程度只是客观一些,单纯的把它当成故事看;喜欢程度,是很主观的看它符不符合我喜欢的科幻类型。

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

几米漫画——《向左走,向右走》的中英翻译版

刚四处神游才看到原来《向左走,向右走》出了英文版,叫做"A Chance of Sunshine",网上也已经有中英对照的电子版。遂找来看看……

--------
纪念一段光阴,纪念某一个自己。
有时候想记住的不是那个人,而是那个时候的自己。
--------
向左走,向右走
A Chance of Sunshine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 整个城市笼罩在阴湿的雨里。
灰蒙蒙的天空,迟迟不见着阳光, 让人感到莫名的沮丧,
常常走在街上就有一种落泪的冲动…
但是冬天总是会过去,春天总是会来…

That winter was extremely cold.
The damp rain mantled the whole city.
Gray sky, and no sunshine.
Inexplicably depressed.
Sometimes, tears just can’t help trickling down
while walking on the street…
But the winter will be over, the spring will come after all…



--------
找到的其他一些几米漫画:
http://www.kanunu.cn/jimmy/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星云奖提名慢慢读1·Don't Stop 永不停止(ss)(有剧透)

注:
现在整天懒的骨头疼,看不到国内的科幻杂志,于是不看;看的到F&SF和Asimov,结果也不看……终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读英文科幻的时候了——呵呵,难得有星云雨果奖,要不然真的连读原文科幻的动力都快没有了呢。现在的定位是,novelettes + short stories。我看英文小说太慢,长的先搁置吧。

不敢用“书评”之类的题目,像我这种,顶多也就是读后感。

------------------------------
星云奖提名慢慢读1:Don't Stop 永不停止 (ss)

好看程度 ★★★☆☆
喜欢程度 ★★★☆☆
(好看程度只是客观一些,单纯的把它当成故事看;喜欢程度,是很主观的看它符不符合我喜欢的科幻类型。)
---------------

这又是一篇鬼故事,(我为什么要说又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鬼故事也归类为fantasy or science fiction了。文中很多关于跑步的描写应该能激起热爱运动的人的共鸣,颇有激励意味的主体观点也是本文的亮点。

看这篇时很有当时看到Travel with my Cat的感觉——第一人称,很温柔,清清淡淡、不紧不慢的描写。但是不得不说,我更喜欢那篇《与猫同行》。那篇也是一个鬼故事,但是是一个让我感动的鬼故事。至今我还记得那篇里的那本神奇的书,以及关于非洲的描写。只要还有读者记住你,你就没有真的死去——我又想起了有人评价《缺月》的一句话,感动自己的永远都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自己的经历。也许吧。

所以这篇虽然温柔,虽然被里面的跑步描写和“永不停止”激励感动——那段和教练赛跑时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断了,但是总觉得还是缺了点让(宅女)我有所触动的东西吧。不过我同意题目——我想这篇里我最喜欢的,也是教练和她妈妈说的,永不停止,生命不息!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

转一个牛贴:科幻奇幻译者名人堂

最近看到的,实在是一个极具内涵的剧牛八卦贴(这年头人肉搜索引擎的完美体现)。

原贴在:科幻奇幻译者名人堂
作者是非常考谱的sanfeng tx,同时无机等tx提供了无数重要的八卦内幕。

这个帖子还没八完,不过已经足够震惊中外、响彻寰宇了……咳、咳、特此录之

2009年3月6日星期五

我也更新一下最新科幻星运奖最终提名名单吧

本来看到很多人的blog都有了,都懒得写了,但是还是给自己备份一个,方便。
---------------
2009 Nebula Awards Nomination

Novels

Little Brother - Doctorow, Cory (Tor, Apr08)
Powers - Le Guin, Ursula K. (Harcourt, Sep07)
Cauldron - McDevitt, Jack (Ace, Nov07)
Brasyl - McDonald, Ian (Pyr, May07)
Making Money - Pratchett, Terry (Harper, Sep07)
Superpowers - Schwartz, David J. (Three Rivers Press, Jun08)

Novellas

“The Spacetime Pool” - Asaro, Catherine (Analog, Mar08)
“Dark Heaven” - Benford, Gregory (Alien Crimes, ed. Mike Resnick, SFBC, Jan07)
“Dangerous Space” - Eskridge, Kelley (Dangerous Space, Aqueduct Press, Jun07)
“The Political Prisoner” - Finlay, Charles Coleman (F&SF, Aug08)
“The Duke in His Castle” - Nazarian, Vera (Norilana Books, Jun08)

Novelettes

“If Angels Fight” - Bowes, Richard (F&SF, Feb08)
“The Ray-Gun: A Love Story” - James Alan Gardner (Asimov’s, Feb08)
“Dark Rooms” - Goldstein, Lisa (Asimov’s, Oct/Nov 07)
“Pride and Prometheus” - Kessel, John (F&SF, Jan08)
“Night Wind” - Rosenblum, Mary (Lace and Blade, ed. Deborah J. Ross, Norilana Books, Feb08)
“Baby Doll” - Sinisalo, Johanna (The SFWA European Hall of Fame, ed. James Morrow & Kathryn Morrow, Tor, Jun07 )
“Kaleidoscope” - Wentworth, K.D. (F&SF, May07)

Short Stories

“The Button Bin” - Allen, Mike (Helix: A Speculative Fiction Quarterly, Oct07)
“The Dreaming Wind” - Ford, Jeffrey (The Coyote Road: Trickster Tales, ed. Ellen Datlow and Terri Windling, Viking, Jul07)
“Trophy Wives” - Hoffman, Nina Kiriki (Fellowship Fantastic, ed. Martin H. Greenberg and Kerrie Hughes, DAW Books, Jan08)
“26 Monkeys, Also the Abyss”- Johnson, Kij (Asimov’s, Jul08)
“The Tomb Wife”- Jones, Gwyneth (F&SF, Aug07)
“Don’t Stop” - Kelly, James Patrick (Asimov’s, Jun07)
“Mars: A Traveler’s Guide” - Ruth Nestvold (F&SF, Jan08)

Scripts

The Dark Knight - Nolan, Jonathan; Nolan, Christopher, Goyer, David S. (Warner Bros., Jul08)
WALL-E” Screenplay - Andrew Stanton, Jim Reardon, Original story by Andrew Stanton, Pete Docter (Walt Disney June 2008)
The Shrine - Wright, Brad (Stargate Atlantis, Aug08)

Norton

Graceling - Cashore, Kristin (Harcourt, Oct08)
Lamplighter - Cornish, D.M. (Monster Blood Tattoo, Book 2, Putnam Juvenile,
May08))
Savvy - Law, Ingrid (Dial, May08)
The Adoration of Jenna Fox - Pearson, Mary E. (Henry Holt and Company, Apr08)
Flora’s Dare: How a Girl of Spirit Gambles All to Expand Her Vocabulary, Confront a Bouncing Boy Terror, and Try to Save Califa from a Shaky Doom (Despite Being Confined to Her Room) - Wilce, Ysabeau S. (Harcourt, Sep08)

2009年2月20日星期五

检讨,同人聊斋文,虐文

先检讨一下,最近刚被别人刺激“振作”了一番,今天就撑不下去了。
-----------

再检讨一下,本来不打算看同人小说的,结果开始看了;本来只想看看接近真实的“现实相”就算了的,结果各种架空现实相也看了;本来反感古文同人的,现在聊斋文也看了。

不过最近看的这个,叫做《灵蛇·美狐》,写得倒还还不错——也许我只是网络小说的看得少,至少我看来还不错。其实倒是更喜欢作者原来的(后妈)设定:一死,一疯;一舍弃,一孤独。而且和最开始的几句“判句”很吻合。但是毕竟在那样的吧里环境下,被别人逼着改成了比原来好得多的HE,看的时候一边觉得改的好,一边又觉得可惜了。

看到作者很下心来往死里虐,虐身虐心,虐到作者自己写着写着都哭了,真是难得。忽然发现自从看了《缺月梧桐》,对这种虐法倒是不排斥了,甚至可以说,因为缺月,现在对这些都有免疫力了,就好象有了底线——虐什么能有缺月那么彻底呢。

--------

忽然想到,其实自己并不反感BE的,一些感伤、一些遗憾、一些无奈,一些心理的落寞,这种小说结尾的方式,不也挺好的么。也许真的是很喜欢《缺月》吧,还是说自己有受虐倾向了?天,这个比较复杂……

其实只是想说,看了很多篇同人,很多读者在那里叫太虐了,很痛心什么的,我看着倒都没怎么所谓,好像虐一些很正常,也更加真实,都写得像蜜一样甜,那就是纯粹的YY了,根本没什么意思了。

最近看的虐文真的刺激到我了。忽然想到,自己其实也可以写一些很虐的文,把其他人虐待一把,应该也很不错呢。随手抓到的一篇就是最近在想的那个克隆女孩的故事,如果往虐里写,估计就只能发在网上了(呸,说得好听,能不能写得出来还不知道呢!)。要写虐的话,那就可以这么写:

就让A喜欢的男孩因为以为A是克隆人离开她,爱着A的男孩C终于让A看到了自己的爱,就在A决定接受他的爱的时候,为了救A死了;帮助自己的教授,因为她陷入的陷阱,不幸出了“事故”;A一直痛恨着,以为根本不爱自己的的父母,最后却发现其实一直是爱着自己的,A却因为别人的阴谋,让A父母陷入危险(比如失忆);而自己一直嫉妒、不理不睬的妹妹,原来才是最爱自己的人,留着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血,深深地爱着自己,为了让自己醒悟,为了救她们共同的父母,死在姐姐手中。(比如威胁她的人拿C与A父母威胁A,只能选一个,A当时很想选C,但是父母对A的告白,让A犹豫了……之类的吧,想起了蝙蝠侠的那段了)

手上沾满鲜血的A,眼睁睁的看着所有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因为自己的误解和自以为是,因为自己扭曲的心灵而被别人利用,一个一个离开了自己。甚至连她最后想通了,后悔了,想补偿了,依然有人(比如C,或好朋友)因为组织杜绝她离开而出事……

什么叫虐,这才是虐,原来以为没有人爱自己,所以恨世人,所以毫无感情、明知是阴谋的也往里跳,最后才发现,原来所有人都是在乎自己的,是自己的愚昧无知、偏激嫉妒害了他们,还有自己。甚至还牵连到无辜的人因为她的错误丢掉了性命——她把她自己逼得近乎疯狂,把所有的罪责都算到自己头上。虐人,虐己。

至于死地而后生。这样的她,才会置之死地而后生,才会有了后来的看破世事、脱胎换骨。才会后来即使别人为了刺激她提及这件事,也不再恼怒、不再崩溃,冷静的对待了。人关键要有所坚持。她后来有了坚持,所以才能背负着所有的悲痛以及所有人的希望活下去。

好悲啊…………………………


(我真的写的出来么……哎……)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进化论与激光

今天午饭聊天的时候,随口讨论进化论时,做了个比喻,现在想想都觉得很有道理。特此记录,咳咳……

进化论和激光很像,增益介质(比如能发出激光的晶体)产生辐射的时候,是四面八方的,(4 pi的空间角)——就像进化论里,变异是各种可能性都有的;然后光学谐振腔选择出来一个方向,于是其他方向的都衰减掉,只有这个方向的光被不断放大,保留了下来——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符合这个方向的变异被保留了下来发展状大,而其他的被淘汰……

-----
恩,用这个方法讲进化论,对于有些人来说说不定更容易接受呢,这个世道啊……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最近真科幻

先是美俄撞了卫星,现在是英法对撞核潜艇,明天是不是日德要来个什么陆上什么互撞?先写下来,按现在的形势说不定成真了呢……

汗一下。。。。。

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

达尔文胡子的进化论 / Evolution of Darwin's Beard



达尔文胡子的进化论
Evolution of Darwin's Beard


作者:水龙吟
日期:2009年2月12号


今天,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在这样重大的日子里缅怀达尔文之时,不得不回忆起他那标志性的大胡子——象征“睿智”的大胡子。

说起着胡子,更会不小心联想到去年底的一则与达尔文有关的惊爆新闻:“达尔文胡子将被展览 曾撰文列举结婚优缺点”(Hair from Charles Darwin's beard goes on show),新闻中说,世界可以借此机会看到这个世界上最知名的胡子之一……

英国人的幽默不仅让人莞尔。然而转念一想,常见的达尔文照片里他的大胡子似乎真的成了他的标志。无论是侧脸还是正面的照片,或者各地的达尔文雕像,还是纪念奖章,甚至各种讽刺漫画,我们看到的达尔文,永远都有着相同长度相同形状的“睿智”的大胡子。不过人是不可能从小就有胡子的,达尔文的胡子,是如何进化出来的呢?


达尔文年轻时期的照片很难找,这不能怪达尔文,只能怪世界上第一个照相机是在达尔文16岁的时候才由法国人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发明出来,而且当时的相片不能复制,照片技术很不完善,能照照片的人,全世界都没几个。那么没有照片,如何才能知道年轻时的达尔文是不是有胡子呢?庆幸的是,还有一个艺术叫绘画,还有一种职业叫画家。达尔文出生在一个富裕的英国医生家庭里,1816年,他幼年的时候曾经有人为7岁的查尔斯•达尔文和他6岁的妹妹凯瑟琳画像。看到这个可爱的小男孩,是否很难与满嘴络腮胡的严肃的达尔文联系在一起呢?

年近30岁的达尔文,刚刚跟着比格尔号(Beagle)完成了历时5年的周游世界。当他踏上比格尔号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这是艘神奇的船,上船时的一个剑桥神学院毕业的准牧师,等下船的时候变成了一个抛弃了基督教信仰,并逐渐成为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怀疑论者。达尔文从比格尔号之行中带回了各种动植物标本、细致的笔记还有珍贵的怀疑精神,然而没有带回来长长的胡须,不过那时的他已经开始留起鬓角了。

1839年起,达尔文开始以一个博物学家或者地质学家活跃在人们面前,先后出版了《贝格尔号航行期内的动物志》和《贝格尔号航行期内的地质学》。1842年,33岁达尔文和大儿子威廉的一张合影,让我们看到那个时期的巨人:慢慢有些聪明“透”顶的达尔文将鬓角留到了下巴。


1841年开始照相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也让我们终于有机会可以看到达尔文的相片也相应稍微多了些。下面的照片为40岁(左)和46岁的达尔文,健康状况并不太好。照片上不怒自威的眉目中少了我们常见的和蔼,也少了我们常见的大胡子,但是那下巴上隐约的黑色,不正是那大胡子的雏形么!


51岁的达尔文,刚刚于1859年发表了那部影响后世的巨著《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高高探出的领子遮住了下巴,但是遮不住满脸的“鬓角”。看来那段时间,达尔文很满意自己的这种“侧向胡子”造型的。


其后5年左右的照片水龙吟找了很久都没找到,于是转眼间到了1866年,真可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胡须开。据参加达尔文1868年的家庭聚会中某八卦女(Julia Cameron)照下照片并暴料说达尔文就是从那时起开始留起大胡子。

57岁的达尔文脸上的胡须颇具规模,虽然和后来相比也许稍微短了点,但已经很接近我们熟悉的达尔文了。只是那时达尔文的胡子和头发还用较多的棕色顽强的保留一些“年轻”的证明。

下面的这1868、1869、1871年的三张是否很眼熟?是否就是我们常见的标志性的达尔文呢?


当然是!不仅后来的我们这么认为,当时的社会也这么认为。尤其是达尔文在1871年发表的另一本巨著:《人类起源和性选择》(The Descent of Man, and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Sex)更加让他的大胡子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只是,那时的社会对达尔文的观点有很大的争议,这种争议巧妙地表现在讽刺漫画上,这两幅“庄严的猩猩”(左,《马蜂》)和“自然选择”(右,《名利场》)正是那个时期这类讽刺漫画的代表。看吧,大家都看好了那脸胡子了……


到1880年,日益闻名的达尔文已经饱受了多年的疾病困扰,然而他一刻不停地在为进化论思想努力,直到1882年去世,享年73岁。
最后放上这张1880年的照片,也是笔者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沧桑的白色胡须终于进化、沉淀成了真正的睿智。


[后记]

看到周二的New York Times上一张大大的达尔文图,才知道原来周四就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200周年,这么重大、特别的日子,不写点什么真的很过意不去。

其实在国内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在乎进化论——因为已经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东西,但是来到美国才发现,进化论并不是大家都认可的东西。在宗教的包袱压力下,进化论在西方的发展其实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所以总觉得在这里、在这样的日子里,更应该写一些东西——无论是正经的传记历史,还是八卦无厘头。

时间赶得有点急,仓促之下写的有些乱。请见谅。

2009年2月3日星期二

武侠与科幻

忽然想起来,不知道记在哪里好,先写在这儿。

最近看《缺月梧桐》,不像以前看科幻小说时总是跃跃欲试,也许是因为科幻和武侠的不同吧。但是忽然想到,缺月写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至少第一部是如此,那么科幻有未尝不可呢。我是说,很多时候,人为什么变得圆滑,变得不够锐利,就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一样的。指示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打打杀杀,还是其他的方式。

被逼上绝路的人,被生活所迫走上了一条让人于心不忍的路——作者够虐才行。看缺月第一部的时候,一点点看着天逸走向深渊,一边看着主角变得残忍而心痛,一边又替主角的颇不得以而惋惜。看着被江湖所逼,一步步走向极端的主角,感慨万分,最后却只有无奈。

其实江湖不就是生活吗.去掉打斗的外壳,中心还是一样的.这样的话,武侠和科幻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

读《缺月梧桐》第一部

最近经过q的推荐一直在看这部书,起点上第二部需要vip,待会只好再上网找找免费的了。

这是我看的第一次网络长篇小说了吧,不过好在,我知道它完本了,要不然这么大的坑我还真不敢跳。q很久以前就跟我推荐了,他推荐的时候说这本书和传统的武侠小说很不一样——他说传统的时候指的是金庸和古龙,因为我看得武侠小说其实不太多。他举了几个例子,一个是书里会说唐门的透骨钉是多少钱一只,训练一个暗器高手要很贵——因为打出去的都是银子;一个是买卖兵法/剑法,好的剑法要上万辆银子;诸如此类。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江湖,门派是要吃饭的,而不是传统武侠上动辄千万弟子练习,没人提过如何赚钱养门徒的事;没有什么掉下悬崖遇到高僧之类八辈子也遇不到的“机缘巧合”,只有阴谋、计策、金钱等等血腥与残酷。

这样的江湖吸引了我,我不知道这些概念是不是新鲜,是不是独创,这都不重要,这些对我来说是新鲜的。推荐者旁敲侧击,但是决不剧透,让我忍不住看了下来。

我看书一向很慢,所以我才从来都不看网络小说,尤其是起点。起点的说动辄几十上百万字,像我的看书速度实在是大消耗,何况还有那么多经典的实体书(电子版)我都没有看,有那个时间我一般会选择看后者。但是这次我决定看一下,如果开头看得下去,也无妨。

后来我才知道很多人说,这小说前边写的很烂,后来水平才有上涨(有人说是从第六卷开始变好,我不知道,因为我才看了前5卷),尤其是最开始的一些,很难让人看下去。但是我看得时候觉得一点都不难啊。最开始轻佻搞笑YY成性(主角=好运气)的铺垫,虽然也许有些俗,但是我没怎么看过网络小说,倒也看得不亦乐乎。我当时就想,每隔几分钟就可以捧腹大笑的小说在闲的时候看看倒是很不错的消遣。然后最初的几场经历——挑徐家,垫石村大战,我就已经觉得很精彩了(好吧,也许是我比较土),幽默搞笑的气氛慢慢变得沉重,到了济南请帖事件的时候,故事开始变得压抑了,也渐渐变成了作者的风格。如果说一开始的轻松搞笑还有些效仿其他人,带着一般网络小说的风格口气的话,从这里开始文风慢慢变成了作者自己的——压抑,江湖。

看到秦剑门的时候,是第一次真正的压抑,这也是作者期望的吧。之前因为毕竟与主角关系不大,没有那么强的代入感和体会,秦剑门事件无疑让读者屏息,第一次想闭上眼不去看——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所谓的江湖。之后的救沈凝竹,几场打斗其实船上两场打得惊心动魄,然后沈mm不记得一脸痴心的男主角的名字倒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之后回到青城的大起大伏,让我不觉非常郁闷——别人抢着要你自己人却不把你当回事。看着主角逃离青城的时候不仅想,作者真虐。然而大起大落之后最终主角大开杀戒,更加让人压抑。然而这还不够,作者硬是让主角杀了两位老人和一个乞丐,就像忽然秦剑门的事有了回声一样,让人压抑到不行。

在这些压抑中感觉的到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一些残酷却真实地东西。看到百度缺月梧桐吧的一个调查,大部分喜欢的人在20-35左右,不仅让我莞尔。刚走出大学校门踏足真实社会的年轻人,就和最开始送请帖的王天逸一样吧,然而真实的社会嗜血,很多东西和课本上、学校里原来想象出来的都不一样。就像这江湖,出师前人人都自信,都想笑傲江湖,然而真的进了江湖才知道这与之前的想象完全不同,才知道什么是血雨腥风,才知道什么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2009年1月19日星期一

专心效率与忙里偷闲效率

今天又想起来这个问题。

似乎放自己一整天的假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比如写东西——的效率,其实比不上忙里偷闲的效率。当自己准许自己放一天假,“专心”写东西,一般结果都会变成不知道忙了什么,却什么也没做出来。相反的,当自己上班/上学的时候,做正经事的同时偶尔会偷偷想想这些不务正业的东西,反而可以让自己的效率很高——x不如偷的感觉吧。有时候“偷闲”似的运作模式也许比所谓的“专一”模式更有效果吧。

其实,我的意思是说,我今天还是先看我的paper吧,中间偶尔休息的时候再写些东西好了。

实验室文学

詹妮佛和实验室文学

从松鼠会上看到的,很有意思的事情.原来介于科幻小说和现实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分类.真不错.可惜自己文笔不好.是不是应该考虑写写试试?不过,哪里又有支持的平台呢……

2009年1月8日星期四

秀一秀一! 677卷

73老师真的下狠招了,一个年关,漫画上先是基德,后是秀一,精彩纷纷出场了。

其实一开始看到有人说新的一卷里有秀一的时候,没敢去看。怕是活着的人对他的回忆,那样秀一就真的死了。但是慢慢看着评论,看到真的有秀一回来,却又想,也许这个“秀一”是假的呢。73真的是会耍伎俩,想当年大家都被他的Judy老师与Vermouth刷的团团转,这次大家都谨慎了呢。

原来也以为Judy只是暗恋,或者是仰慕,没想到他们居然曾经是恋人,而秀一也一下子变成了负心人。但是还是喜欢他,不希望他死了(也不希望他是双重间谍)。也许是很喜欢灰原,所以对明美那么爱屋及乌(其实单独说的话也很喜欢明美的),更喜欢秀明恋。

看到秀一了,73画的真有水无的感觉。那真的是秀一吗?我猜的话,这个秀一是假的是波本吧,那个冲矢昂可能是秀一。但是秀一,真的还活着吧?73啊,这葫芦里到底是装的什么药呢。

2009年1月7日星期三

【点评】《科学》杂志评选的2008十大科学进展

【水龙吟注】
今天才看到。本来想编译一把,所幸想起来放狗搜了一下,果然这等大新闻早已有了翻译版本。不过毕竟是大事情,记录在这里也是对自己提醒。另外,把顺序换换感觉更好些。

另,小怨念一下,物理的消息居然只有2条,举世轰动的LHC居然不再其列!果然生物是大趋势啊。

================分界线==================
十、更好的基因组测序(Sequencing Bonanza)
【生物】新基因组测序技术比第一次人类基因组测试更快,更便宜,也许会带来基因测序的新时代。

九、预测质子质量(Proton's Mass 'Predicted')
【物理】新的理论方法成功预测质子的质量(与以前数字吻合),关键意义在于这种新方法表明物理学家可以精确计算复杂的夸克间的强相互作用。

八、不同颜色的脂肪(Fat of a Different Color)
【生物】研究者发现“褐色”脂肪的秘密:褐色脂肪便转换为肌肉,并且有可能帮助燃烧“白色”脂肪。这一发现也许会成为治疗肥胖症的关键一步。

七、胚胎视频(The Video Embryo)
【生物】科学家第一次对发育中的胚胎进行细致观测,据说视频还会放到youtube上呢。不过还没找到链接。

六、燃烧水(Water to Burn)
【环境】可再生能源成了新的热门话题,除了风能和太阳能外,08年发现的钴磷催化剂,可以有效使水电离成氢和氧,也使便宜的“水燃料”成为了可能。

五、观察蛋白质工作(Watching Proteins at Work)
【生物】科学家第一次观察到蛋白质工作——如何与目标结合的。

四、新高温超导体(New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物理】新的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似乎让火了几十年的超导领域又高潮了一把。这绝对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哦,科大!(科大凝聚态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把了,科大也不用老是只打着潘建伟的旗号了,真好。)

三、癌症基因(Cancer Genes)
【生物】科学家发现让细胞失控生长的DNA(基因)。而不断扩大的癌症基因名单,让癌症离被功课又进了一步。

二、系外行星(Seeing Exoplanets)
【天文】眼见为实:科学家第一次直接观测到太阳系外的行星。是否揭秘那些行星的日子也不远了呢?

一、(Reprogramming Cells)
【生物】科学家从皮肤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将这些细胞发育的“记忆”抹掉使其返回到原始的萌芽状态,并重新生长到其他的状态。这是否表示“干细胞”的研究摆脱了“伦理”派的纠缠?

================分界线==================

参考文献:
【原文链接】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第一名:Reprogramming Cells
二至十名:The Runners-Up

美《科学》杂志评出2008十大科学进展

2008年度十大科技进展第一名: 细胞重编程

2009年1月6日星期二

年终盘点的刺激

我早就说过,多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或者做了什么),很利于刺激自己,并激发某种特殊的激素让自己也突然(短暂的)勤奋起来。

比如说这个:
盘点2008,黑喵写作及成都生存手记
不仅黑小猫说的很刺激我,其他人,大部分人都很强悍。

我不奢望自己写多少东西,毕竟不是干这个的。不过,是否应该写一些呢。。。。。。

------------
看到这个帖子的题目就知道会受刺激的,还是跳下去看。受的刺激不轻,特收录此链接,作为某激素刺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