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6日星期一

[原创][评论]现实与科幻——再不快点就被丢在后头了

经常会想到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写下来。前两天看到豆瓣上有人贴卡尔·萨根的《布鲁卡的脑》的节选:“卡尔·萨根:科学幻想小说——我个人的看法“,深有感触,赶快写了一点东西,怕自己懒到忘了。

(PS1:发现越来越喜欢卡尔·萨根了。呵呵。)

一、科幻小说的保质期。

毋庸置疑,很多科幻小说是有实效性和保质期的。也许正因如此,科幻小说始终挤不进正统的文学范畴,而只是在文学和科学的边缘晃悠。

比如说,过去有很多太空歌剧的小说,尤其在黄金时代,但是现在,无论是中国的本土科幻还是美国、英国等科幻,太空剧渐渐隐匿,消失不见了。某兔子就说,“欣赏黄金时代的作品和欣赏对黄金时代的效仿是两个概念……很简单:他们那个写法,怎么写出新意来?太空现在已经不是神秘的所在了。”(此处引自豆瓣某强贴: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65381/)火星运河、金星人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攻自破,大战火星人的想象当时虽然为每棵欧可惜已经过了保质期。很难想象,写这些太阳系的作家们有什么样的压力呢。那些外太空,比如比邻星、遥远的天鹅星座黑洞、某个星座的某个行星,或者就是纯粹某XXX号星,那里发生了什么,那里有什么人,虽然很难在短期验证,但是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不仅太空类小说如此,很多其他的小说也一样。比如cyberpunk,最初只是电脑、网络等内容,后来融入了生物科技、生化危机的概念,不正是跟着科技发展而变化的么?放眼现在的科幻小说,又有谁可能有凡尔纳的成就——一百年以后,小说里的构思成了现实生活呢?因为现在发展太快了?因为时代不一样了?凡尔纳的时代不也比那之前先进、变化更快么?

二、现实与科幻,谁的脚步更快?谁又被甩到了后头?
记得有一个科幻电影镜头,说的是很多年以后美国纽约被海水覆盖,只有残余的几栋摩天大楼像小岛一般屹立,最明显的“岛”就是帝国大厦——多可惜,写未来的科幻只可能是写过去了。哪个作家能想象得到,作为美国经济标志之一的帝国大厦一瞬间就轰然倒塌了。现实多残酷,让人甚至来不及反应。有人说生活比任何戏剧都更有戏剧性果然没错。或者也可以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像刚才说的,各种太阳系内的探测器使多少幻想胎死腹中。曾经的潜水艇、电视机、火箭的语言,现实中实现了;曾经的机器人,开始走进真实生活;曾经的网络大战、虚拟人生,早已给挂在网上的我们熟知;曾经的人兽混种狂想,现中都实现长大了[见“世界首只人兽混种羊诞生”];曾经的位面、平行宇宙,已经可以从广义相对论、弦理论加上隐藏维度假设中推导出来了。科幻中那么多狂妄、天马行空的想法,现实中已经开始实现了,那么反过来呢?人类可以控制观测的时间已经到了10的负18次方秒了,可研究的最小尺寸已经到10的负15次方米(也许更小)了,中子星和黑洞之间有可能还有一种夸克星了,土卫六上发现甲烷海洋了,……科幻呢?跟上了么?

谁在领头?谁又被甩在后头了呢?


(未完,待续吧)

PS2:发现好久没写过这么长的东西了,真是,话都说不成个了,还想写小说呢,哎~~
PS3:忽然发现学理科的自己并不很擅长逻辑啊。这个混乱的。。。。。

2007年3月20日星期二

美国NASA科学家:地球“海盗”误杀火星生命 zz

信源:中国日报

【八阕】 据《中国日报》报道 一名美国科学家日前提出,30年前到达火星的美国宇航局(NASA)“海盗”探测器可能已经在无意中发现了火星微生物,却又在无意中将它们杀死。

美国华盛顿州大学地质学教授迪尔克·舒尔策-马库赫在7日的美国天文学会上宣读了他的研究报告。他认为,地球细胞的内部液体是盐水,但火星又干又冷,其生命基本形式可能包含着由水和过氧化氢组成的混合物,因为这种混合物能在极低的温度下保持液态,即使冻结也不会破坏细胞,甚至可以吸收火星大气中稀薄的水蒸气。

由于上个世纪70年代技术以及认知上的局限性,美国“海盗”探测器没能识别以过氧化氢为生命基础的火星微生物,相反,可能还在无意的操作中“溺死”或者“热死”这些微生物,仅仅因为它们与地球生命的形式不同。

根据计划,NASA将在今年8月发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凤凰”号将使用专业过滤仪对火星泥土进行精挑细选并展开详细分析,从中寻找古老微生物的痕迹。届时,它将对迪尔克提出的理论进行验证。

2007年3月14日星期三

土星最大卫星“泰坦”惊现海洋 zz




图上:卡西尼飞船上观测仪器最新拍摄发回的图像显示土卫六上存在『海洋』。这时土卫六『海洋』与苏必利尔湖比较
图下:NASA公布卡西尼号飞船拍摄到的土卫六雷达图像。

信源:解放网-新闻晨报|编辑:2007-03-14|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八阕】据中国日报报道正在绕土星运行的“卡西尼”号探测器日前有了新发现,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的北极存在几个巨大湖泊,其中一个面积相当于地球第一大湖里海,堪称“海洋”。天文学家3月13日在德克萨斯州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年会”上公布,美国“卡西尼”号探测器发现,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泰坦”(Titan)上存在可能由液态甲烷或乙烷构成的“海洋”,其中最大一个面积与里海相当。美国宇宙总署(NASA)的卡西尼号探测船拍摄的新照片显示,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泰坦」上存有大片的液态海洋,其中任何一片海洋面积都比北美的五大湖区还大。


美国宇航局“卡西尼”项目小组3月13日报告说,卡西尼飞船上几部高科技观测仪器最新拍摄发回的土卫六图像都显示,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上可能存在“海洋”。

科学家对于“卡西尼”号飞船的新发现感到兴奋。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在土卫六上存在着由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液体海洋。在它那主要由氮构成的大气层中存在大量甲烷和有机物使科学家们坚信这一点,但长久以来一直缺乏证据证明。如今,卡西尼号终于拍到了这颗卫星上的“湖泊”群。

亚利桑那大学的乔纳森·鲁宁说:“很明显这是液体,这没什么可怀疑的。”鲁宁是负责跟踪“卡西尼”飞船状态的科学家之一。研究者们通过照片和雷达成像找到了在土卫六被浓云覆盖的北极地区至少存在两个“海”的证据。



而在上个月,“卡西尼”号的摄像机拍摄到了一幅类似于里海大小的“水域”照片。虽然没有正式的关于这些“海”是如何形成的说明,但是这个最新发现明显要比曾经有过的关于这个卫星的发现重要得多。

“卡西尼”号飞船目前正在执行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合作的关于土星的研究课题。

这一结果证实了研究人员早先提出的猜测,即由于“泰坦”含大量氮的大气层中存在甲烷等有机化合物,它的表面一定有液态烃海洋。此前,“卡西尼”号只在“泰坦”表面发现了若干小湖泊。

研究人员说,“卡西尼”号的雷达探测器发现“泰坦”烟雾缭绕的北极至少存在两处“海洋”。“卡西尼”号上个月发回照片显示,其中一处深黑色“海洋”长680英里,形状不规则,面积至少有10万平方公里,与里海相当。另一处“海洋”面积为前者的五分之一。

其中一个与绵延1094公里、面积39.5万平方公里的里海相仿,而另外一个也有11.9万平方公里,比北美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和安大略湖面积相加还大。

尽管目前科学家尚不清楚这两片“海洋”中是否全部为液体。但专家推测,鉴于雷达观测到的深黑色外观表明其表面平滑,综合该区域形状等其他特性判断,“海洋”中很可能存在液体,而且此液体很可能是甲烷或乙烷。

亚利桑那大学参与“卡西尼”号项目的研究人员鲁宁说,虽然目前并没有关于区分“泰坦”上的湖泊和海洋的科学定义,但此次发现比以往发现的湖泊要大得多,所以应该被认为是海洋。

新发现让项目科学家兴奋不已,他们已经调整卡西尼飞船上的雷达装置,以便在今年5月再次飞越土卫六时,能够直接从这片海洋区域上空飞过,探个究竟。

外电报导说,天文学家3月12日在德克萨斯州举办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年会”上提出,土星卫星土卫二内核的放射物衰变可能为这颗卫星提供了持续热能。如获证实,这意味着土卫二已具备产生生命的三大条件:地下热源、有机物和液态水。

去年3月,飞过土卫二附近的美国“卡西尼”号探测器发回照片显示,土卫二上有类似间歇泉的冰屑和水蒸气喷发景象,表明这颗天体上可能存在液态水,且其地下有可能存在热源。另外,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资料分析,认为土卫二南极附近可能存在少量有机物。

2007年3月8日星期四

一个科普群组 blog:“格志 - 一起格物致知”

N天前加入了 “格志 - 一起格物致知”,一个科普型很多人一起的blog,看起来不错。希望自己早点能写些科普的东西出来。太懒了。

因为是个博客小组/小组博客,更新的还挺快。转一个yinzhangqi在豆瓣发的一个介绍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02098/

  “格志”由 yanfeng (http://yanfeng.org/blog) 发起成立已经一周年了,下面是网站的介绍:
  
  “格志从一个群组 blog 开始,现在希望成为一个面向科研人员,学生,和科学作家与记者的社区网站。我们在这里 blog on 科学 blog 圈;分享科技知识,新闻,努力做点高级科普;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网络上的 common room。我们欢迎任何对科学感兴趣,从事科学研究或者科技新闻报道的人参与我们,让这个地方变得更有用有趣。”
  
  我从格志成立开始就加入了。经过一年来大家的合作,现在格志已经发展得比较活跃,内容也很丰富了。主要涉及到物理,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格志的作者们大都正在其中某个领域做研究,格志对科学的新进展反应是非常迅速的。
  
  格志的网址:http://gezhi.org/
  格志在豆瓣的收藏页:http://www.douban.com/subject/9018875/

==================

好像之前还听说有个赛博,取得是science-blog的音译,好像也是个科普型blog,以后可以去看看。

看到国内有这样的博客网站,不错不错。(主要是自己孤陋寡闻,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