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9日星期四

语无伦次:名侦探柯南, TV504, 赤井秀一死了, 漫画

还以为戒掉了,还以为可以轻轻松松的放着从痴迷变成随便看看,但是看到赤井死的时候,心里还是受到了太大的震撼。

终于忍不住,把以前的柯南拿出来翻翻,把之前拉下的几集down下来看。虽然看过漫画了,但是看初中生的新一和服部,还是觉得可爱,慢慢看下来,一点都没有任何失去耐心的意思。又重新
翻过剧场版,重新翻看345,满月二元推理,看得沉醉。

后来自己去找漫画看,因为漫画比动画早一年。就想看看到底秀一有没有复活。然后就轻易的把所有落下的都补了上来,而且很不争气 的又开始等下一期……

能把一件事情,一年一年的坚持,一共,我想有七年了吧。真的是不容易。原来一直在跳一个超级大坑,看着作者越挖越大,却不能自拔。反而越来越喜欢。都说还有七年之痒呢。我原来是个固执的人。

这样的作者真厉害。可以随意操控人的生死。可以让人笑,让人哭,让人感动,让人害怕,让人振奋,让人难过。让读者牵肠挂肚。十四年了,仍然可以不间断的,让最初的中间的后来的所有读者,深爱着。多么的不容易,不得不说是动画史上的奇迹了吧。

做一个这样的作家多好啊。真想也开始写故事,也创作出读者喜欢的人物,然后可以操控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读者跟着其生,跟着其死。忽然想到为什么柯南·道尔被迫让福尔摩斯复活,金庸被迫让小龙女复活——是啊,这样的人物读者怎么舍得让他死掉呢。

本来以为,终于有胆量看金田一了,也能看得出来从推理上看,金田一似乎真的稍胜一筹,也许是因为柯南太多集了,平均下来好的剧情都被水的剧情平均掉了,而金田一就只有那么多故事。也慢慢可以接受金田一的画风,不再觉得人物都其丑了,也慢慢赞同这种一开始列出多少人物,一个一个打阴影的做法了……以为,看到金田一的好看之处,自己可以不再那么迷恋更加“幼稚”的柯南,一年都没怎么碰了,以为会慢慢淡去了,可是,73的这些进攻,完全招架不住阿。红与黑的碰撞,连续十四集,水无,瑛佑,Judy,赤井,Gin,尤其是最后,赤井死了,就那样被水无两枪打死了,一直在心底都抵触着——这不可能,肯定又是73的障眼法,可是无论动画还是漫画,那清楚地人物图案,语气,3秒钟的炸弹,秀一如何能夺得过去呢?秀一怎么可能让别人代替自己死呢?

宫野明美死了,明明白白,只能活在别人的记忆里了,而这些别人,如今都少了一个。灰原怎么办呢?——想当初是因为喜欢灰原才喜欢秀一的吧。但是现在,那个又酷又帅,聪明敏锐,枪法又好的秀一,怎么能不喜欢呢?73太狠心了。

q见我难过,问我,如果要在柯南和秀一中间死一个,你希望是谁?我说当然是柯南。为什么?柯南死了的话,故事就结束了,肯定已经和黑衣组织对决过了,胜负已分,或者同归于尽——但那是完完全全的结束了,73就把坑填了。不是很好吗?但是秀一死了,然后呢?73像没发生任何事情似的,下一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案子——73让柯南一如既往地判案,一如既往地做万年小学生,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多么悲伤。

当然,也许秀一会复活,被众读者念活,也许冲矢昂就是秀一,同样的左撇子和聪明。或者,像我期盼的那样,这只是一个悲剧结尾的开端,主角们一个一个的死去,迎接他们的,是绚烂而悲壮的结局。

2008年5月25日星期日

秀一死了?快哭了。。。。

刚看了503,504,太震惊了,但又一直不愿相信——秀一真的死了么?

聪明、冷静、枪法准,人又酷又帅,算了,都不是简单的话能形容的了,我都觉得很多方面上秀一比新一强,特别是当时不知道他的身份,大家都在猜测他和哀的关系时,真的觉得如果他是小哀的前男友的话,真的比柯南更合适哀。可惜他是姐夫,可惜。。。。他怎么就死了呢!!!!

55555555555555555555

2008年2月14日星期四

节日

她在雪地里走着,初春的风很冷,尤其是晚上。她只是想让他担心一下,用有点自虐的方式惩罚他。

她耳机里夸张的声音震动着耳膜,大大的羽绒服,里面只有一件小短袖T恤,这时候哐哐的有些冷,她薮紧了些。远处的灯光,昏黄的晃着,还好,这一带治安一项都还好,万一……她想着,不敢想下去,却偶尔有种什么都不怕的感觉。自虐吧。

ipod看起来还能支持很久。路边对面一家西藏餐厅,她犹豫了一下,绕开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很难想象有人会独自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想起家里现在也许有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她微微有些后悔,一滴温热的液体滑落眼睛。

她用手背拂了一下,她化了妆,不想这样花掉。她是为他化妆的,比平时偶尔化的淡妆稍微浓一些,比那次订婚仪式上的妆又要淡一些。眼线笔在眼角微微的扬起,这时她新学的招事,那个姐姐跟她说这样会显得妩媚。妩媚。她想,一滴眼泪又掉了下来。

她说了,没生他的气,生气和委屈是不同的。她并不期望着烛光晚餐、玫瑰花、巧克力,什么都没奢望,他说要给她做一桌饭,她没说什么,因为她知道他这天有课,要五点钟才能下课,准备一桌菜要很久才行。

后来呢,她知道他只是好心,只是想帮别人,只是不计较别人问问题,只是一如既往地耐心解答,他只是不知道她一个人站在旁边,一点一点觉得心都凉了。她真的什么都不需要,但这样的时候,这样的日子,他怎么就不能说声不,怎么就不能让她觉得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她真的比别人重要呢?

她仰起头,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她不想让它落下来。好不容易画好的妆呢。

她漫无目的的走着,一抬头转眼居然是自己家门口了。她苦笑了笑,她把手机仍在家里了,不知道他有没有担心她。他会不会发疯似的去找她呢?

她拧开钥匙,打开家门。

“回来啦?快点进来,来,刚刚做好的牛排,你看看。”他把牛排端过来,一边把门带上,“我才出去买点东西,你就不放心去找我啦?”他把盘子放下,把她羽绒服接过去仍在一边,双手握着她的手,“看你冷的。”

她望着他忙进忙出。他没问自己去哪儿了,没看出自己化了妆,依然没有巧克力、玫瑰花。但是居然有小小的红蜡烛。他点上蜡烛,说“来,吃饭吧。”

“好,”她说。

Science of the Signs

2008 02 14

题记:Matt发了封信给组里,说如果你还没想好情人节怎么过的话,周四或者周五可以过来听我一个报告。题目是Science of the Signs,好像有很多很fancy的内容。听起来是个科普又很好“看”的报告,我们决定周五去听了。不得不自私一点说,其实我是想抄袭他的内容,自己也写一个类似的题目给国内某个科普杂志。当然不是以动态的,动画、实验等形式传播,而是以文字、图片传播,但仍是借了这样一个概念。为了避免完全的抄袭,以及自己的idea被报告冲击,我决定先写一下,自己对这样一个题目的看法。等明天之后,可以过来比较。

=========================
视觉的科学 (提纲)

一、眼睛的构造。为什么人会有视觉。
图可以例举眼睛结构。眼睛成像图,以及解释为什么眼睛成的像是倒立的,人却认为是正立的。

二、为什么视觉会欺骗你:人说“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么?又有多少次是眼睛欺骗了你呢?
图可用几张不可能画——比如线是否直的,那条线更长,几条腿等等。

三、视觉与颜色,以及为什么有颜色。人能看到的颜色是大气层可以透过的wavelength window。人对不同的颜色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心理学中对不同颜色的偏爱能体现出什么。

四、其他动物的眼睛,他们看到图像和人一样吗?他们看的颜色呢?比如金鱼眼——现在可以做出金鱼眼的小国,还比如复眼等等。还有深海的物种,其他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物种。等等

五、视觉的“冲击力”来自什么地方。为什么忽然间看到大瀑布、大山、大海等美景,甚至大制作的好莱坞电影,眼睛会有种震撼力。什么道理。(这个我也不知道了,不过我也很想知道。)

六、视觉艺术背后的科学,science behind fiction——美术作品、小说,如果想投《科幻世界》的话,可以考虑《深瞳》的科学背景等等。

=========================
又好好读了一遍email,好像自己理解错了,不是视觉的科学,而是符号、图像、标记的科学,很像那种讲玛雅金字塔阿,巨石阵阿,古代天文台阿,星座阿,占星术阿等等的topic。好像是中学生们很喜欢,也是最开始发生兴趣的topic了吧。想当年我看了很多关于这些事情的乱七八糟的科学和伪科学的书。应该大体就是这一类的吧。

firefox挂了一次,都没有心情继续写了。真正是什么内容明天就知道了。先写到这儿吧。

2008年2月12日星期二

即兴:几个“爱情”故事

只是想试一下自己还会不会编故事。


===================

辛很懒,却又喜欢自己住的地方有点生命气息。她选最容易的东西养,她养孔雀鱼,养富贵竹。

又一次,他进到她家里,看到乱糟糟的屋里居然有一只小茶几很干净,两条漂亮的小鱼很开心的游来游去,扇子一样的尾巴轻轻浮动。旁边竹子青翠挺拔。

“总以为你是只懒猫呢,原来你还懂得照顾这个。真把你想错了呢。”他说着笑。

后来,他带来过鱼食带来过植物液体养料,带来过旁边超市买来的熟食;带来过客厅顶上的灯泡,带来过吸尘器,带来过精致的书架。他来过他走了。他说是以前只知道两人不同,但是总以为还有希望,可惜还是不行。那天晚上,辛坐在地毯胳膊支起在小茶几上盯着来回游的小鱼,盯着看它们吃鱼食、看他们有时静静的一动不动,看他们偶尔互相追逐,看他们摆着尾巴。

再后来,辛依然养着孔雀鱼,养富贵竹。屋里依然一团糟,书架上也是。小茶几上总是干干净净。

================

编程也许是玲最头疼的东西了。

“头疼死了,还是要调试还是要调试!”玲站起来,把书仍在座位上。朗抬头看着她,“要不……我帮你?”玲气得鼓鼓的眼睛瞪着他,忽然就笑了,“得了吧,你还不如我呢。”说完又坐下。七转过身拍了拍玲肩膀,“要不要我帮忙?我编程还行。”

朗狠狠的盯着七,慢慢转过身。然后盯着自己的屏幕。玲轻轻笑了一下,说“不用了,谢谢。”

大梧桐树下路上斑驳陆离。七看到玲一个人在前面走着,赶快追上去。“嗨!”

“你看两边的梧桐,一边挡着一半的阳光。这样路上才都是阴凉。”七转过头对着玲。“其实有时候,性格互补可能比性格接近的更好,你说呢。”

玲望着他,“是啊,只是互补是很好但并不是为了交易才好。”在下一个路口,玲跑开了。

================

绢把第999只小红旗插到地上,站起来,掐着腰看自己的劳动成果。

“好壮观啊,”后面传来声音,绢开心的转身,忽然心里一震。很阳光的一个男生,旁边一个很恬静的女孩牵着他的手。

“哦,谢谢。这是二战周年纪念活动的小旗子……”绢顿了一下,“好久不见了。”

“哦,是你啊,这种活动就该猜到是你的。”杨很爽朗的笑着,给她们互相介绍。

有些人,总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上上次,绢的可爱师姐给他们互相介绍;上次,他刚刚失恋,他说他的心像死了一样,绢说你再爱上另一个人就能活过来了,他苦笑着喝酒;而现在,他开心的向她介绍旁边的女孩。

绢勉强笑着,右手使劲搓左手里第1000只小红旗。

================

2008年2月11日星期一

还没来得及年轻,我们就老了吗?——作家是否都这么神经啊?

今天看到一个博客,韩松很标题党的写了篇:“八零后老了”。很意外,有些震惊,也有些匪夷所思。

说实话第一遍看完这篇blog,真的还对某些话有点认同感,“老了,却又不成熟,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但是blog的内容完全经不起推敲,马上就觉得是匪夷所思了。怎么说呢,以前就很讨厌看年轻人在那里叫老,不论比我大的还是比我小的。辛弃疾的词多么经典:为作新词强说愁。还是个小孩子,还是充满青春活力动感十足的年轻人,何必这么做作呢。如果二十岁还不算年轻,什么算年轻呢?什么又叫年轻呢?不用横向比较,跟自己比一下,现在都是老的话,以后怎么办?当五十年后再来看,是否会对当年的自己嗤之以鼻,是否会很后悔,从来没有抓住过“年轻”呢?年轻是不知道自己年轻,以后只能后悔莫及。

何必。

想想爸爸,仍然打球,仍然很起劲的带着一群小孩搞央视的节目,仍然费那个脑子看竞赛题,仍然想着多学,仍然……很多人都说爸爸心态很年轻。或许上进心、童心、对事情有兴趣不厌倦就是年轻吧。年纪轻轻还不懂得怎么承担责任,就学别人看破红尘;还不懂得怎么积极进取,就装作一种很成熟消极的样子。有什么意思!

忽然想到,文人嘛,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是一个我一直无法理解的群体。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也无所谓了吧。

当然,最开始让自己稍微有些震撼的,就是想到,自己想动笔想了很久很久,却迟迟没有动笔,脑子里还保留着很多漂亮的想象故事,如果再不抓紧写,是否真的就老掉了呢?

杨振宁都不觉得自己老了呢,笑。

2008年2月9日星期六

[原创] 我们应该相信进化论吗?

题记:

看到豆瓣上罗小亦mm的什么“读品”征稿,说是要讨论进化论,扫了一眼,居然那一大书里面还有两本是我听过的,比如《自私的基因》比如《黑暗的左手》。为自己还不算完全的文盲表示一下骄傲,呵呵。

本来不应该写什么的,毕竟自己写东西的水平太差了,一句完整的话都快说不清楚了,更不用提什么文学性了。但是忽然瞥见“伸出你智慧而正义的科学(民科也行)之笔啊”,心里有根小神经微微动了一下,嗯,至少我应该不是民科吧。笑。

====================
我们应该相信进化论吗?(即行式初稿)

或许是因为宗教的缘故,进化论在世界上存在了多少年,就争吵了多少年,从来没有过停息。而在中国,进化论却被深入推广和普遍接受,就像马列主义那样。记得当年我在中学里学生物,进化论深入人心,我或者周围的同学从来就没有人怀疑过,就像对一些物理定律、化学方程式那样,理所当然。

当出了国我才发现,在美国、甚至全世界,相信进化论的人并不多。进化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题材。很多人,包括很多科学工作者,都并不相信进化论;甚至,听说有些生物科学家竟是为了证明进化论是假的才选的生物这个专业。对于宗教国家来说,即使他们怀疑圣经里的故事,即使他们相信不是上帝拿泥土造了亚当,他们对于进化论还是有相当的抵触。宗教、或者是教育,真的让很多观点变成了根深蒂固的东西。

忽然想起了一次和一个朋友辩论,我坚持进化论的观点,而作为基督徒的他却怎么都不同意,他觉得也许不是上帝七天造世界,人不是直接就出来的,但他仍然坚信,从古猿到现代人中间,不是也没有任何直接的理由能证明人是从猿类进化而来的。一定是有特殊的原因,或者上帝,或者外星人,或者任何其它的不可解释的事情发生,“人”出现了。他问我,如果真是进化论的话,为什么偏偏选了这样地一类古猿?为什么只有人类能有那么高的智能,和其他动物完全在不同的高度。我反问说,这只是一个巧合,当时的自然条件下的将这一个种群选择了出来,如果当时是另外的环境,现在是不是另一种种族的一个个体在问,“为什么只有我们被选出来”呢?他摇头,人类就是不同的。他不同意进化论,言语中充满了一种作为“人”的优越感。对,就是这种优越感,他认为进化论不对,因为人是人,是不能和其他动物相提并论的。如果相信了进化论,不就等于承认人和同样经过自然选择的其他动物无异,人就丢失了那种天生的优越感了么。那将会是多让人沮丧,多受打击的事情啊。

不仅不能与众不同,而且接受进化论就等于说,我们知道自己只是自然进化中的一个过程,将来的“人”或者最高级的智慧生物将和我们不同。我们,或者其他什么会进化成另外的样子,更“好”或者更合适将来环境的样子。这种结论是否更让人难以接受呢?

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很早以前就有人回答了——论文或者小说形式。很多科幻小说都有这种题材,将来谁会支配地球——机器人“进化”出智能,,像美国大片“x-man”等特异功能的片子也会用所谓“进化”作为他们“科学”的构思依据,以及人类进化成其他样子。说到这儿,不得不提起《黑暗的左手》了。

至今仍难忘记当时看《黑暗的左手》里的感觉,人类是雌雄同体,在特殊的时候会随即的选择出女性或者男性特征。这次你可以是男人,而下次你就是女人了。每个人在性别上都是平等而且一致的。勒古恩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细致而又真实的世界,真的有自己在那样一个世界里呆过的感觉,而且等读完了,反复想了却觉得那样的世界才是更合理,才更平等。(不能否认自己有女权主义倾向)。

这是人类进化的方向吗?曾经这部小说给我很多灵感,让我觉得或许现在某些“畸形”儿童、“特异功能”(如果有的话),就是将来的进化方向。因此我还想过一个关于“第三性人”的故事:被人追杀,孤岛求生,结局我没想好,革命、灾难、战争,或者只是和平的共存。

进化论只是一个人提出的理论,就像牛顿定律那样有一定的适用性,也许对于某些方面不完全正确。我想,我们现在需要一个爱因斯坦了。

忽然想到达尔文奖,西方人戏弄进化论而设的这个奖,想想倒真的很有意思呢。

======
胡乱写,都不知道说到哪儿了,忽然想起来,小亦要的是书评,嗯,这个就跟我没什么关系了。。。。。。

2007年5月13日星期日

新的星云奖出来了

今天看到douban上北星老大的转贴才发现星云奖已经出来了。长篇和长中篇都没看过,引两句北星老大的原话(show off部分就忽略不计吧,呵呵)

“Jack McDevitt 获得过11次提名,终于以Seeker第一次获得星云奖。俺有McDevitt给俺签名的Seeker!James Patrick Kelly 也获得过10次提名,这次也是第一次获星云奖(他得过两次雨果奖)。Kelley的长中篇Burn很长,单独出的一本书,讲的是外星殖民地上的森林救火员的故事,看着像是在地球上哪里的故事一样。祝贺Jack McDevitt和James Patrick Kelly终成正果!这两个人的提名分别是列星云奖提名数的第一和第二!……”

对于短中篇 Two Hearts,想起一个词——怨念。让我荒废了一个学期的翻译是不是正是个时候捡起来呢?怎么说我也翻了这一万多字的一半了啊。多不容易啊,呵呵。

那个Echo,F&SF网上有,迅速看过一次,真的是没看懂啊。

====================================
Nebula Awards Winners

Winners of this year's Nebula Awards, presented by the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Writers of America, were announced this evening, Saturday May 12, 2007, in New York City.

NOVEL
# Seeker, Jack McDevitt (Ace Books)

NOVELLA
# Burn, James Patrick Kelly (Tachyon Publications)

NOVELETTE
# "Two Hearts", Peter S. Beagle (F&SF Oct/Nov 2005)

SHORT STORY
# "Echo", Elizabeth Hand (F&SF Oct/Nov 2005)

SCRIPT
# Howl's Moving Castle, Hayao Miyazaki, Cindy Davis Hewitt, and Donald H. Hewitt

ANDRE NORTON AWARD
# Magic or Madness, Justine Larbalestier (Razorbill)

As previously announced, James Gunn was presented the Damon Knight Memorial Grand Master Award, and D.G. Compton was named Author Emeritus. Ronald D. Moore was Toastmaster. The SFWA Service Award was presented to Brook and Julia West.

These are first Nebula Award wins for Jack McDevitt, James Patrick Kelly, and Peter S. Beagle. McDevitt and Kelly had more nominations than any other living writers, 11 and 10 respectively (with the late Avram Davidson also at 10), before winning this year, while Beagle won with his first ever nomination. (Beagle's story also won a Hugo Award last year.) Elizabeth Hand had one earlier nomination and win, for novella "Last Summer at Mars Hill" in 1996.

This is the second year of SFWA's Andre Norton Award, created to honor young adult SF/F novels and named in honor of the late SFWA Grand Master. While not technically a Nebula Award, it is voted on by members in the same way the Nebula Awards are. Last year's winner was Holly Black's Valiant: A Modern Tale of Fae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