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5日星期四

再宣传一次我们的《新幻界》

上个月比较悲剧,本来因为二月过年大家都没时间,所以做了2-3月合刊。很多杂志都有合刊,比如说美国的F&SF就每年一次合刊,这本来也没什么关系。但最后悲剧的是连合刊都没来及完成,最后变成了2-4月合刊,4月2号才放出来。

直接结果就是很多人以为新幻界挂了,也导致新幻界这期下载量很低。不过好在大家都心有愧疚,监督力度也大了,5月刊最近催的正紧。

5月我负责的是Greg Egan的一篇,《茧》,用硬科幻手法讲同性恋问题的。我看到文的时候在那里感叹啊,真是天下大同了,什么时候这个话题变成了热门话题了呢。。。


《新幻界》是我知道的支撑时间最久的网络科幻/幻想杂志了,而且从目前大家的积极性来看,我们还会继续支撑下去。几十个人,靠着简单的梦想凝聚在一起,无私的劳动,被人拿鞭子催啊催的,边偷懒边赶工,依然很开心。想想是否算是一种幸福呢?

===========
重新广告:
新幻界(New Realm of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官方网站:http://www.nrfsf.com/
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xinhuanjie/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nhuanjie



最近几期封面


2010年4月11日星期日

实验党:节能灯开关瞬间消耗多少电能?

【题记】江湖传言,电灯的开关瞬间消耗的电能比N小时稳定发光还要多。作为物理实验党门下弟子,我们决定亲自动手,检验何谓真理。


实验党:节能灯开关瞬间消耗多少电能?

作者:沐右、水龙吟

小时候就听大人说,“不要总是开灯关灯,开灯关灯最费电了”,那个时候,家里用的还是白炽灯泡。等我们上了中学学了物理,明白了电压电流电阻等等的时候,也就明白了白炽灯将电流转化为热能,虽然说开灯那一瞬间灯丝的温度低,电阻小,因此耗电多一些,但是这个时间很短,根本就谈不上费电。后来,白炽灯开灯关灯费电的话题渐渐的很少有人谈起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照明灯也更新换代,日光灯,节能灯,都比白炽灯的能量效率更高,更省电:要实现同样的亮度,需要的电能小多了。这种灯管启动的时候,常常需要一个很高的电压来预热,外电路的电压恒定不变,这种高压启动一般是通过灯具内部的电路来实现,比如日光灯管的启动器。

也许因为要预热,江湖上流传着节能灯(或者日光灯)开关的时候最费电,比如“如果照明本身使用的是节能灯,那么电灯的开关瞬间消耗的电能比一小时内稳定发光时还要多”[1],甚至“开关一次节能灯相当于持续点10小时的节能灯”[2]。这种说法广为流传,而且“N个小时”中的“N”在各个版本的传言中都不一样。为此笔者上网搜索了很久,却始终没有发现任何定量的数字证据证明这个观点。

初听起来,刚启动时需要高电压所以有可能造成大量能量损耗似乎有些道理。但真的像传言中那么多么?如果想真的等同于10个小时的耗电量,以20瓦的灯泡来说,启动的瞬间会耗电高达720千焦,足够把两升水烧开了。这么大的热量在极短的时间内散发开来,开灯的时候我们居然感觉不到热浪扑面而来,岂不是太奇怪了?

那么,到底节能灯开关的瞬间消耗多少电能呢?我们用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图1: EDXO-14型节能灯,额定电压120伏(60Hz,美电),额定功率14瓦


我们利用手头上有的一个节能灯泡(见上图)和一些电路原件(电阻、万用电表和示波器),搭建了如下所示的电路,上为实物图,下为电路图:


图2: 电路实物图和等效电路图

如电路图所示,一个小电阻(13.6欧姆)和节能灯泡串联在一起连接到120伏,60赫兹的交流电源上(美国交流电的电压和频率跟中国的不一样)。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我们就可以计算出通过节能灯泡的电流,从而计算出灯泡的功率。

首先,测量稳定工作时节能灯泡的功率很容易。开关闭合后,节能灯正常发光时,只要用普通的万用电表就可以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4伏。同时我们测得外电路电压为119.8伏。因此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103安培。那么这只灯泡在稳定工作时的功率就是P=UI=(119.8-1.4)×0.103≈12.2瓦,稍低于灯泡上标识的“14瓦”(我们推测是因为电压略低于额定值或者灯泡有些老化)。

但是我们关心的“高压”启动问题,在普通万用电表上却完全显示不出来。我们尝试多次打开闭合开关,万用电表的读数上没有任何异常。这说明开始的高压启动时间非常短,远小于万用电表的响应时间。我们必须寻找另一种可以看到短时间信号的仪器。这里我们选用的是示波器(如下图)。

图3: DSO3202A型示波器上显示的灯泡稳定工作时的波形图

利用示波器,我们可以将电阻两端电压(正比于电路电流)随着时间变化的波形显示出来(如下图)。从稳定部分的波形上估算的能耗和用万用表测量出来的平均值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

但是,我们并没有观察到网上传言所说的“节能灯开灯后5分钟以上才会发光稳定”[2]。我们实际的观测结果是,一旦接通电源,波形图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就稳定在上图显示的正常工作结果上,不会再有什么变化,而不是“几分钟”才能稳定下来的样子。

不过,在接通的一瞬间,我们看到了期盼已久的“高压启动”——一个极短的脉冲峰出现在示波器的波形图上。这正代表了节能灯的“高压启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耗费了多少电能呢?



图4:节能灯启动瞬间的尖峰波形(红色箭头所指)

如下图所示,这个尖峰发生在1毫秒(0.001秒)之内,随后波形就正常了。这个瞬时的大电流约有正常工作情况下的5~7倍。以7倍计,我们可以估计出节能灯泡这个时间内的电能消耗不超过0.1焦耳,只相当于稳定工作下不到10毫秒(0.01秒)的耗能。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传言的节能灯开关瞬间大量费电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节能灯在启动的时候消耗的电能总量其实很小,并不会有开关一次等于几个小时持续发光的情况。大家不用为了“省电”而不关灯。

当然,过于频繁的开关电器对电器的寿命肯定会有所影响。从这点来说,避免过于频繁的开关节能灯是有一定道理的。

[1].“熄灯一小时”会破坏电网吗?新京报∙新知周刊,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6020.html
[2]. 开灯?关灯?那种方式更省电,http://www.cbh-jj.com/cds/cds55.html

2009年10月6日星期二

自讨苦吃?

终于还是忍不住过来写两句。

最近写了部长篇小说,已经写了差不多十万字了。第一次尝试写长篇,写得确实一个不能告诉别人的小说……不能让自己的朋友去看,去提建议,去分享……叹一下……真是自讨苦吃……又要搞一个马甲了……

不过,第一部长篇用这种来练手也还是挺好的,至少心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自己构思一个故事,慢慢的填充完善,脑子里像过电影一般,看到整个故事的发展,而我就是编剧和导演。可以操纵故事的方向,可以让人生,让人死,让人哭,让人笑。这种感觉真不错。娃哈哈哈~

2009年9月11日星期五

闲来读读张小娴

昨天看完了张小娴的一本小说。忽然觉得,也许自己应该写下些什么

我的记性一向不好。有些书读过就忘了,拿来重读一遍,居然完全不记得。

这两天把张小娴的《荷包里的单人床》又读了一遍。读到一个小细节,女主角苏盈的朋友说她以前的男朋友要离开她,她和他发生关系,希望通过身体将他留下来。结果第二天,那个男人说,记得有空把欠他的三千块钱还给他。

不知道为什么,其他的故事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但是这个小到不能再小的配配角的戏份,我居然记得。砰地,我想起,这个故事我读过。


昨天,还只看了一半的时候,有种期盼故事的发展方向。忽然想到,现在的我,和第一次读的时候,是不是很不同了呢?

以前的我会期盼故事往哪个方向走呢?我不记得了。

不知道以前的我是不是会盼望着浪漫,希望苏盈终究能和云生在一起。其实我很怀疑,我一向是个不喜欢一见钟情的人。

苏莹和云生一见钟情的那么莫名。但是总觉得,或许以前,我会在8年走进平凡的爱情和一见钟情的浪漫之间,选择后者(真的吗?)。苏盈的前男友,他们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爱的激情渐渐褪色,两个人甚至都没有什么话可说。或许,这个选择题,当年的我,会选择云生吧。

但是现在的我,居然那么坚决的选择另一个。我故事看到一半时,期盼的故事发展,是忽然之间,苏盈明白了自己这次爱情的荒唐,明白自己爱上的也许只是爱情本身。自己追逐的,只是自己制造的一个欢迎。单恋往往如此。我期盼着,忽然苏盈明白过来,转身,那个陪伴了8年的人才是自己真正爱的,而且幸福的是,那个人还在那里等她,然后他们结婚……

但是那个人没有在等她。小说有时候很残酷。我那时甚至想,退一步,希望她的那个一起开店的老朋友,那个自己无论走到哪儿都知道有人会惦记的朋友,会后来成为她的爱人。

我想,现在的我,是很不喜欢云生的吧。虽然巧合的是,我自己曾写过一个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也叫做云生。

几年的时间,爱情观世界观都变了很多。我也不知道,哪一种才是更好的。追逐激情、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是相濡以沫,执守偕老的爱情?曾经的我也许会犹豫,但是现在的我会毅然选择后者。

爱情故事看多了,居然看的风清云淡。期盼的爱情或许就是,把所有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溪水长流。


PS,真失败,居然最后想到这首歌,但是我想,连听这首歌的已经都不同了呢……

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

雨果奖提名,经典作品,翻译,及其他

看到北星的帖子,提起雨果奖提名,才恍然发现又是一年的读书时了。

以前总是在雨果或者星云奖提名的时候,趁机会读一些去年外国的科幻小说,虽然说实话,一般主要只读short story。但是今年的雨果奖似乎从四月份提名开始到现在,还没怎么读过几篇。

这次提名的人大多数都眼熟,看来外国的科幻写作圈也不怎么大么。

其实每次这么读几篇就发觉,其实外国的科幻有的写的也不怎么样,还是获奖提名呢。所以也会对国内的科幻有点信心——总是拿别人获了奖,经过几十年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拿来(我是说sfw译文版)和每个月出一次的sfw的文章比,当然比不上了。但是如果看看它们每年获奖候选的文,也就发现其实差距也没那么大。让自己有点信心不是。

另一个发现,就是好像自己很久都没有翻译了。自己的兴趣虽然老是一阵一阵的,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因为自己对翻译失了兴趣。还是忙吧。忙里还想偷偷闲,打打游戏爬爬山还有《新幻界》什么的。看来不可能兼顾的,一旦时间不够用了,有些东西就被推到后面去了。

好像有些乱了,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了。头脑思绪不怎么清楚,不过没关系,随便说说而已。

再附两个连接:
雨果奖候选名单(含在线阅读链接)
北星:猜一猜谁获2009年雨果奖

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

从松鼠会“色”专题想到的——知识背景决定思维方式

松鼠会前两天把“色”专题放出来了。这是筹建专题写作组的第一个专题。当时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一下就想到很多很多诸如xxx为什么是xxx颜色之类的东西——比如蝴蝶的翅膀,孔雀的屏,水是什么颜色,彩虹的成因等等等等。当时想到了很多,但是因为时间仓促,我只是把自己的投名状(光弹性)修改了交上去了。

我以为肯定有很多关于这些颜色成因的讨论。但是事实上,一个都没有。

大家有好几个是讨论颜色和心理学,有的讨论音色,有的讨论计算机中的色彩,有的讨论食品色素。内容之广让我很意外,但是没有和我想的一样的让我更加意外。

不过回过头来想想,松鼠会似乎有很多关于生物方向的作者,而理化方向的人很少。不知道是因为读者更加喜欢生命科学的科普,还是因为学习数理的人更加远离写作?因此关于生物、心理之类的东西出现较多、物理的东西较少也就很正常了。

真的是,知识背景决定了思维方式啊。

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松鼠松鼠

终于正式成为松鼠了!

呵呵,很开心。而且松鼠会的周年庆“故意”推迟了,所以无论提名状还是批准都可以算一年以内喽!这么靠谱的事情终于没有拖延到让自己后悔的时候,哈哈,啦啦啦啦~~~~

另,刚写了个水龙吟短期任务的单子,忽然发现最近自己招揽的事情好像·有·点·多······

2009年5月4日星期一

broken sample

今天把新样品搞坏了。

一大块硅片,要切成小块。我都已经拿了另一个硅试验了,还是切坏了。而且还发挥了物理实验者的优点——一定要有可重复性才能总结规律,哎……,两个sample都挂了。

那么大的硅,那么小的样品,居然两次都让我从样品中间掰过,服了自己了,真该去买六合彩了。果然是墨菲定律,最不想发生的是最容易发生。

不过还是大体明白了为什么——晶体解理面的取向问题。自己之前应该仔细查的。都是自己的错。现在自己要take responsibility了,怪不得任何人,也没有人可以救我,可以找人征求意见,但是真正的问题还是只有自己想解决办法了。

虽然知道有些事情肯定会经历的,只有经历了才明白。但是还是想哭啊……一整天都很郁闷……该怎么开口要新sample呢……哎……